2025年7月14日至17日,中南大学“星火计划”攀枝花支队8名队员分批抵达实践地,先后在攀枝花市东区、西区及米易县的6个基层党政机关完成报到手续,正式开启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实践。地方党委政府对中南学子的到来高度重视,相关负责人召开专题对接会,详细介绍岗位职能、工作纪律及培养目标,强调要为青年学子搭建“学思践悟”的基层平台,鼓励队员们在实践中长才干、壮筋骨。报到结束后,队员们迅速进入角色,通过查阅单位年鉴、参与业务例会、跟随导师实地调研等方式,系统掌握岗位要求,为后续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图1中南大学“星火计划”攀枝花支队队员合影。
为深化对“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三线精神的理解,赓续红色血脉,7月19日下午,在攀枝花市区实践的4名队员赴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这座国内面积最大、展陈最系统的三线建设主题博物馆,以2万余件馆藏文物为骨架,串联起全国13个省区三线建设的壮阔史诗。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词到建设者用过的铁锹钢钎,从中央决策文件的原始手稿到工厂车间的复原场景,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特殊年代的奋斗记忆。

图2“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着觉”标语。
步入序厅,“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巨幅标语瞬间将队员们带回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鲲鹏击浪从兹始”展区,通过全息投影技术还原的中央会议场景展现了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决策的历史背景。队员们驻足于《向中央书记处汇报提纲》等文物复制品前,深刻体会到这一战略决策背后的深谋远虑。

图3博物馆内部场景。
“地动三河铁臂摇”展区聚焦三线建设的推进历程,通过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贵州六盘水煤矿、青海格尔木炼油厂等重点项目的实物模型与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建设者们在崇山峻岭中劈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壮举。通过泛黄的建设日记,队员们读到“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的艰苦生活记录,真切理解了“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着觉”这句誓言背后的责任担当。“当时没有大型机械,建设者们就靠人拉肩扛,用十年时间在荒山野岭建起一座钢城,这种精神太震撼了。”参与研学的队员肖惠说道。
“待到山花烂漫时”展区则集中展示了三线建设的历史成就。以100位劳模的事迹溯源,通过核工业“两弹一星”、航天工业长征系列火箭、船舶工业万吨巨轮等模型,清晰呈现了三线建设为我国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研学结束后,队员们在博物馆前的毛泽东雕塑旁展开讨论。在西区纪委监委实习的郑好结合岗位实际谈到:“老一辈建设者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初心、攻坚克难,与我们今天在基层岗位上需要的担当精神高度契合。接下来我要把这种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在政策宣传、信访接待中践行群众路线。”其他队员也表示,将把研学收获转化为实习动力,在基层治理一线锤炼本领。

图4队员们于博物馆前合影。
星火扬帆,奋进攀枝花。中南大学“星火计划”旨在通过基层实践让青年学子了解国情社情,此次攀枝花之行将研学活动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让队员们在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引导他们在服务地方中践行青春担当。后续,支队还将开展“三线建设者访谈”、“红色故事宣讲”等系列活动,让三线精神在新时代青年中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