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里,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鲜明底色。2025年7月15日,甘肃医学院“红心医梦,情暖乡泽”实践团走进宁县,一头扎进宁县文化馆触摸非遗传承的温度,一脚迈入宁县苹果生产调度中心感受产业振兴的蓬勃,以青春之眼,探寻这片土地上文化与经济交融共生的密码,让知识在实践中扎根,让青春在乡野间闪光。
一、文化馆探幽:解码宁县非遗传承密码
7月15日上午9:00,团队成员怀着对非遗文化的好奇与敬意,在此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探访之旅。
活动伊始,宁县文化馆馆长代表全体工作人员对团队成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谈及宁县作为非遗大县的文化底蕴,言语间满是自豪,也恳切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此行了解宁县非遗,传播宁县非遗。随后,文化馆工作人员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当地非遗现状:庆阳香包、石雕、皮影、剪纸等20余项非遗项目中,已有5项入选省级非遗名录,但部分技艺面临传承人短缺的困境,目前正通过线上推广等方式拓宽传承路径。团队代表在发言中表示,此行旨在深入学习非遗文化,记录传承故事,助力非遗传播,希望通过实践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为非遗保护贡献青年力量。座谈会后,讲解员带领队员们参观展厅。刺绣展柜中,香包色彩艳丽,针脚细密,龙凤等图案寓意吉祥;石雕作品线条古朴,将陇东民俗融入石材;皮影人偶薄如蝉翼,镂空花纹精巧绝伦;剪纸作品则以红色为主调,展现着节庆的热闹景象。在体验区,队员们在老师指导下尝试剪纸。从简单的窗花轮廓到复杂的纹样设计,大家专注操作,不时向老师请教技巧,在实践操作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活动最后,团队成员与文化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此次活动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了非遗的艺术价值,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会议室聆听馆长讲话的照片。王嘉琪 供图
图为非遗传承人指导团队成员完成非遗作品的场景。王嘉琪 供图
二、生产调度中心探秘:感悟果业发展活力
下午三点整,实践团队走进宁县苹果生产调度中心,在金农公司的热情接待下,开启了一场现代苹果产业的探索之旅。
活动伊始,金农公司负责人对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青年学子的关注为当地苹果产业注入了新活力,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宁县苹果的品质与故事。随后,团队成员共同观看了苹果产业宣传片,片中从果园春景到丰收盛景的画面切换,生动展现了宁县苹果从开花到结果的全周期生长历程,以及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前往苹果种植基地。田间地头,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当地苹果的品种特色:“这里有红富士、嘎啦、蜜脆等品种,成熟时间从7月持续到11月,错峰上市保障全年供应。”谈及出口情况,他自豪地说:“咱们的苹果甜度高、耐储存,每年有近千吨出口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靠着过硬品质打响了品牌。”随后,在技术人员指导下,大家学习修剪长枝、清除杂草,虽然汗水浸湿衣衫,却深刻体会到“一颗好苹果的诞生”离不开细致管护。活动最后,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代表在果园前合影留念,定格下这段难忘的实践记忆。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直观了解了现代果业的发展模式,更在劳动中体会到农业生产的不易,为助力乡村振兴积累了鲜活经验。
图为团队成员在果园中听工作人员讲解苹果的生长过程的场景。朱帅琦 供图
图为队员在果农指导后给果树松土的场景。朱帅琦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