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且听风茗”绘地派 —— 广外青年学子助力惠州地派镇产业文化振兴


       近日,惠州市龙门县地派镇切实落实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部署,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且听风茗”突击队结对共建产业宣传活动。突击队深入探索地派镇特色产业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出适配当地风格的宣传方案,通过视频推文、文创产品等形式有机结合,为地派镇宣传工作交出大学生的“互联网 + ”答卷,助力“百千万工程”结出切实有效的成果。
  在地派镇工作人员协调下,突击队与古洞茶园、芒派红色文化展览及村史馆、天诚腐竹厂、见龙围与炮楼、苏村古树公园、地派温泉体验馆、景泰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地派山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单位取得联系并进行摄制工作。
  ▲图为队长在龙洞茶园与当地茶农交流采茶技艺 
  在芒派村红色文化展览区,解说员向突击队队员们介绍了当地的革命斗争史。抗日战争时期,村民曾自制竹签陷阱阻击日军。随后,地派乡民兵常备队被逐步收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重要力量。展览展示了芒派村在新中国成立前涌现的53位党员事迹,其中刘灼芬在党组织安排下开办夜校,传播革命思想。展览还以墙雕形式纪念了十四位烈士,展现红色革命党人英勇就义的大无畏精神。
  ▲图为解说员向队员们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村民自制竹签
   7月9日凌晨5点,队伍抵达天诚腐竹厂拍摄腐竹生产制作过程。老板向队员们简要介绍了腐竹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磨豆、过滤豆浆、制作腐竹及晾晒等环节。队员们还在老板指导下,动手尝试了部分工序,亲身体验了传统腐竹制作的辛劳。制作环节结束后,老板接受了队员们的采访,分享了其通过腐竹产业带动增收致富的经验与心得。
  ▲图为队员拍摄腐竹制作过程
  同日下午,考察队伍抵达龙门县见龙围古村落进行探访。见龙围是清代光绪年间教育家刘士骥的故居,其祖父主持兴建的客家围屋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刘士骥心系乡土与民族发展,至今仍被当地民众纪念。村内用于防御匪患的炮楼是建筑群的核心特色。该炮楼高四层,采用独特的“器”字形平面布局,墙壁上开有242个梯形射击孔。炮楼内部设计周全,设有水井、粮仓、议事厅,并利用天井设置物资吊运装置。其东向扩大了窗户设计,显著改善了采光与通风。这一细节充分体现了古人为保障村民安全与生存所倾注的防御智慧。
  ▲图为见龙围与炮楼的鸟瞰图
  7月10日晚,突击队来到了景泰蓝非遗工作者罗秀玲老师的工作室。在工作室内,团队成员们观赏了精美的景泰蓝制品,并积极参与景泰蓝首饰制作体验活动。罗秀玲老师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景泰蓝的历史渊源与核心制作工艺,并重点示范了“点蓝”这一关键技术环节。在罗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动手实践了掐丝、点蓝等工序,亲身感受到传统工艺所需的耐心与专注。此次体验活动,不仅让队员们领略了景泰蓝技艺的精妙,也促进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罗秀玲老师向队员们讲解点蓝技巧
  7月12日,龙门县地派山茶炒茶师刘荣标带领"且听风茗"小队开展山茶制作实践。当日上午,队员在刘师傅指导下赴茶园采摘"一尖两叶"茶青,学习标准采摘手法。返回茶舍后,刘师傅现场演示传统制茶流程:通过手测铁锅温度完成杀青,实时翻动使茶叶褪去青气,色泽转深;经反复揉捻与复炒,最终制成卷曲晒青茶。过程中重点讲解了火候掌控、青气药用等技艺要点。地派山茶传承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其制作技艺被列入惠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次沉浸式体验使青年学子切身感知非遗技艺精髓,深化对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解。
  ▲图为刘师傅与队员们的合照
  通过学习有关深入感受当地特色产业及文化后,突击队提出“互联网推广+实体文创周边”的线上线下双宣传策略,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文创产品展示
  除此之外,突击队还使用独立摄制的素材制作不同题材的长、短视频和推文,分析社群画像,针对性发表在抖音、微信公众号与视频号、哔哩哔哩等社交媒体平台。
  接下来“且听风茗”小队将进一步聚焦文创设计与互联网+等领域,为地派特色产业搭建可施展舞台,同时深刻体现地派文化内涵,稳步推进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以自己的阶段性成果抛砖引玉,激励更多青年伙伴加入乡村振兴建设中,一同以实际行动建设更美好的乡土中国。

  撰文|汪俊安 闵若诚
  图片|曹婧琪 汤彦铭 黄超越 陈志淏 杨靖之 杨露薇
    作者:汪俊安 闵若诚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且听风茗”突击队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且听风茗”绘地派 —— 广外青年学子助力惠州地派镇产业文化振
  • 寻味非遗韵,探秘果园香
  • 寻味非遗韵,探秘果园香
  • 2025年7月15日,甘肃医学院“红心医梦,情暖乡泽”实践团走进宁县,一头扎进宁县文化馆触摸非遗传承的温度,一脚迈入宁县苹果生产调度
  • 07-24 关注:3
  • 普语搭桥传医道 云岭乡音共振兴——江西中医药大学“青仁知行”实
  • 石榴籽聚阿坝情 格桑花映非遗路
  • 石榴籽聚阿坝情 格桑花映非遗路
  • 2025年7月13日至19日,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榴火照红团结路,春风诊绿健康图”实践队深入四川阿坝州四洼乡开展社会实践。
  • 07-24 关注:4
  • 探寻红色印记,传承淮北革命精神
  • 探寻红色印记,传承淮北革命精神
  • 2025年7月15日,淮北师范大学“点亮八皖”实践团走进淮北市博物馆开展红色实践活动,团队提前备好资料和调研问题,在馆内红色展区通过
  • 07-24 关注:4
  • 筑践行青春担当 共筑安全屏障,筑牢安全防线,守护暑假平安
  • 华南师范大学“向客之音”突击队 将客家“老”故事唱出“新”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