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推普兴疆土,军垦精神传”——山东理工大学“语润棉田‘经彩兴疆”推普助农实践团

  为深入挖掘军垦文化中的语言力量,以精神传承赋能推普助农工作,7月30日,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语润棉田·经彩兴疆”推普助农实践团走进新疆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在回溯屯垦戍边历程中汲取推普动力,为后续用语言架起交流桥梁、助力乡村振兴筑牢文化根基。

一、访馆溯源:从军垦历史中锚定推普方向
  军垦博物馆作为全国唯一以军垦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完整留存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驻疆部队官兵、支边青年在戈壁荒滩上开垦建设的历史记忆。实践团带着“推普如何传承军垦精神”的思考,在珍贵实物、场景复原中探寻语言与团结奋斗的深层关联——当年来自五湖四海的军垦战士,正是通过语言互通打破地域隔阂,凝聚起“一把锄头一支枪”的合力。这种语言交流背后的凝聚力,恰是如今推普助农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实践团成员表示,探访博物馆正是为了从源头理解:推普不仅是语言普及,更是对“团结协作、共筑家园”军垦传统的延续。

二、展区深览:从奋斗历程中提炼推普内涵
  在讲解员带领下,实践团沿“屯垦戍边、艰苦创业”到“新时代、新发展”的展区脉络,系统了解军垦史。极端环境下,战士们用简单的口号互通鼓劲、用朴实的话语记录垦荒日志、用共同的语言凝聚奋斗共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呐喊,“挖渠引水、开荒种地”时的协作指令,都让成员们意识到:语言是精神传承的载体,是行动统一的纽带。
  这让实践团对推普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推广普通话,正是为了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跨越语言壁垒,让各民族群众在共通的语言中更紧密地接续军垦前辈的奋斗事业。

三、实物共情:从岁月印记中挖掘推普素材
  展区内,泛黄的日记里夹杂着各地口音转化的书面记录,补丁军装旁留存着战士们互相教说普通话的故事,锈迹斑斑的坎土曼背后是“手把手教学、心贴心交流”的协作场景……这些实物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推普工作的鲜活教材。
  “兵团母亲”们扎根边疆时,用耐心的语言沟通化解文化差异;表彰奖状上的工整字迹,见证着语言统一对工作协同的推动……这些细节让实践团明确:后续推普活动中,要将这些蕴含语言力量的故事转化为宣讲内容,让群众在听故事中感受普通话的沟通价值,主动参与到语言学习中。


四、践行心声:让军垦故事成为推普“活教材”
  实践团成员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大家计划将此次探访所得转化为三类推普实践内容:一是整理“军垦语言故事”,用双语宣讲展现语言在屯垦中的作用;二是结合兵团精神设计推普课程,让普通话学习与红色教育相结合;三是深入棉田等生产场景,用军垦奋斗史激励群众通过语言提升拓宽增收渠道。
  成员们表示,此次博物馆之行让推普工作有了更厚重的底色——推广普通话,既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用举措,更是传承军垦精神、筑牢民族团结之基的深层实践。未来将带着这份认知,让语言的力量在棉田乡间生根发芽,让军垦精神在共通共融中持续传承。

  (作者:李佳凝 李海硕)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8-1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强音映童心,笔韵筑未来
  • 四川大学“寻找共同的足迹”成雅分队赴雅安推广普通话,为当地小朋友们科普普通话的历史,了解普通话的由来,领悟普通话的意义
  • 08-09 关注:5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