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院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组织的“情暖九和,夕阳有伴”志愿服务团队,走进杭州市上城区九和人家社区,为这里的独居老人送去了为期12天的暖心服务。从生活照料到健康守护,从情感陪伴到代际互动,志愿者们用青春力量编织起一张温暖的关爱网络,让老人们在夏日里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情。
温情入户,搭建心与心的桥梁
6月30日清晨,九和人家社区的楼道里便响起了轻快的脚步声。10名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分成5个小组,开启了“青春助老直通车·温情入户慰问行”。这是本次活动的首次亮相,目的是与社区独居老人结对,打破陌生感,建立信任的桥梁。
志愿者们敲开独居老人的家门,温和表明身份后,便主动帮忙打扫卫生、、整理散乱物品。起初有些拘谨的老人们,在志愿者的带动下渐渐打开话匣子,讲述起过往的生活经历,言语间流露出对年轻人到访的欣喜,仿佛见到了自家晚辈般亲切。入户不是简单的走访,而是要真正走进老人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只有这样,服务才能精准有效。
(图为志愿者与结对老人在服务中心聊天。楼艺凡 供图)
医路相伴,健康服务送到家
7月2日上午,九和人家社区大门厅内热闹非凡。“医路相伴·便民‘邻’距离”青年服务计划在这里开展,志愿者们为老人们提供血压测量、推拿按摩等健康服务。这是团队结合医学专业特色设计的活动,也是最受老人们欢迎的项目之一。
志愿者们熟练地为老人缠绕袖带测量血压,同时轻声询问日常血压情况及用药习惯。面对听力不佳的老人,他们会耐心重复沟通。
在按摩区,志愿者们手法虽略显稚嫩却十分认真,按照此前培训的推拿技巧,为患有腰肩颈不适的老人轻轻按压。为做好这次服务,团队特意邀请校医院推拿老师开展培训,从穴位定位到力度控制手把手教学,强调针对老人骨骼和肌肉特点,需采用“轻、柔、缓”的手法,确保既能缓解不适又不造成伤害。
青春助老,防暑课堂与手工陪伴
7月3日,“青春助老:防暑课堂与手工相伴行动”如期而至。考虑到夏季是老年人中暑意外高发期,志愿者们特意准备了防暑知识讲座,同时搭配手工艾草枕制作活动,让老人们在学习的同时,体验动手的乐趣。
活动采用PPT结合新闻播放的方式让内容更易被理解,同时,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防暑常识,提醒老人们预防中暑,要记住“三不”:不贪凉、不缺水、不独自外出长时间暴晒。讲座结束后,手工制作环节开始。志愿者们配合社区工作人员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枕头外套、内胆以及艾草粉,教老人们做手工艾草枕。对于视力不佳、手指颤抖的老人,志愿者会细心协助扶稳材料,引导他们完成制作。当老人们举着自己亲手做的艾草枕时,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图为志愿者开展防暑课堂。 李睿琛 供图)
大小手牵夕阳,让温暖在代际间传递
7月8日和10日,“大小手牵夕阳·暖心入户慰问行”分两次开展。这是本次活动的创新之举——让大学生志愿者与招募的小学生结对,共同为独居老人送慰问品。组织者解释,希望通过这种跨代互动,让老人感受到童真活力,同时让青少年从小培养敬老爱老的美德。
活动中,小学生在家长陪同下与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大小搭档”,带着清凉油、洗手液等清凉慰问品入户。孩子们向老人问好,送上真挚的祝愿,孩子们羞涩、稚嫩的举动时常逗得老人们喜笑颜开。两次“大小手”活动,共有30多名小朋友参与,与大学生志愿者一起走访了40户老人家庭,让暖意在社区里悄然蔓延。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结对上门送慰问品。 郭永鹏 供图)
(图为志愿者与老人们的合影。 郭永鹏 供图)
两周温暖接力:爱与陪伴未完待续
随着最后一次入户慰问的结束,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院“情暖九和,夕阳有伴”志愿活动画上了句号。两周时间里,10名志愿者用青春的热情,为九和社区的独居老人带来了帮助和温暖。
志愿者们也收获满满,他们在总结中提到,通过活动深刻认识到,敬老不仅是物质给予,更重要的是陪伴和尊重,能为老人带去快乐、感受到“被需要”的价值,是这段经历中最珍贵的收获。同时,大家对医学专业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认为除了治病救人,更要关注人的情感需求。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也让青春在服务社会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这场跨越代际的温暖接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