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燎原山海路"红色足迹寻访调研团——寻迹王大湾,解码院落里的红色精神


走进王大湾会议遗址
          当夏阳穿过砖桥镇樟树的枝叶,十六间青砖黛瓦的老屋正静静诉说着1947年的故事。
2025年7月20日,山东大学“燎原山海路”调研团成员走进光山县王大湾会议遗址,在清代建筑群的木梁纹路里、天井青苔间,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这次寻访,是触摸历史的温度,更是解码那段关于信念与转折的精神密码。
推开木门,撞进1947年的烛火
       “吱呀——”推开二进正殿的木门,仿佛撞开了时光的隔层。
1947年9月,正是这样的焰阳天。刘伯承的烟斗在案头明灭,邓小平的钢笔在文稿上疾行,三十余位将领的脚步声震落了廊下的蛛网。彼时的大别山,正被十万敌军铁壁合围,疟疾与饥饿啃噬着战士的筋骨,而这座院落里激荡的话语,终将化作劈开迷雾的惊雷——王大湾会议就在这里,为绝境中的大军注入“坚守大别山”的信念火种。

           调研团成员轻抚殿内的展柜,岁月的痕迹斑驳了旧时的笔墨,俯身细看案头的复刻文稿,墨迹里还能读出邓小平挥笔时的力度;抬头望刘伯承曾倚过的窗棂,仿佛看见烟斗明灭间,他望着大别山方向的眼神。历史不是遥远的故事,是这些老屋里藏着的、会呼吸的过往。


红色经典:接住穿越时空的光
         转过回廊,“红色经典 百年荣光”的浮雕在聚光灯下下泛着沉厚的光。
         浮雕上,革命烽火与百年征程交相辉映:左边是工农武装举旗呐喊、战士们跃出战壕,右边是高铁呼啸前行、现代建筑拔地而起……调研团成员驻足良久,看懂了这跨越时空的呼应——1947年的烛火,照亮的不仅是当年的漫漫长夜,更在八十年后,为我们指引着方向。

艰苦奋斗,读懂精神传承的重量

         展厅里,“艰苦奋斗创基业”的红色墙面上,鎏金大字与历史资料遥相呼应。指尖触过墙面,仿佛能摸到鄂豫皖苏区先辈们开荒的老茧、红旗渠上滴落的汗珠、焦裕禄踏过的盐碱地——这些“艰苦奋斗”的印记,早已熔铸成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总书记的嘱托,在这一刻有了最生动的注脚。当调研团成员凝视墙上的精神谱系,终于懂得:从王大湾的烽火到新时代的征途,“艰苦奋斗”从不是一句口号,是老屋里永不熄灭的烛火,是浮雕里代代相传的接力,更是我们触摸历史时,必须握紧的“传家宝”。

         其实此行哪里是“寻访”?分明是一场对话——1947年的烛火照见了我们的来路,我们的脚步回应着他们的征途。王大湾的青砖黛瓦会记得:一群年轻的身影曾在这里明白,所谓传承,就是让当年的信念,在今天的行动里继续发光 ,让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里长成遮风挡雨的林。
 
    来源:山东大学 “燎原山海路”红色足迹寻访调研团
    发布时间:2025-08-1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