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青春实践的 “万花筒”—— 浙江学子在山海间解锁多元担当

  当盛夏的蝉鸣掠过瓯江两岸,当晨曦的微光洒满浙南山区,温州医科大学的青年学子们背起行囊,踏上了一场特殊的 "修行"。2025 年暑假,48 支校级实践团队、1639 名师生以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为主题,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间、健康中国的赛道上、文化传承的脉络中,用脚步丈量浙江大地的温度,以专业学识诠释新时代青年的担当。这场跨越山海的实践之旅,既是一堂生动的 "行走的思政课",更是浙江学子写给这片热土的青春情书。

  红色根脉里的青春传承

  浙南的山风里,始终回荡着革命先辈的呐喊。马克思主义学院 "星火 ' 丽' 行,强国有我" 实践团走进永嘉县岩头镇红十三军旧址,在斑驳的枪炮声复刻中、在泛黄的史料陈列里,触摸那段 "坚定信念、不屈不挠" 的红色记忆。队员们化身 "红色讲解员",用情景剧演绎革命故事,让百年前的青春热血与当代学子的赤诚之心隔空对话。

  "星火探路" 观察团循着红军挺进师的足迹深入乡村,在瑞安的老樟树下、泰顺的土楼里,寻访与革命队伍结下生死情谊的 "老东家" 后代。30 余万字的口述史料,不仅解码了 "军民鱼水情" 的时代密码,更让学子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用信仰与牺牲浇筑的基石。

  退役大学生组成的 "强军有我,医路戎光" 实践团,则启动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 "老兵记忆" 抢救计划。58 位退役军人的战斗故事、200 余件军旅实物,在队员们的镜头下成为鲜活的国防教育教材。当 92 岁的老战士颤抖着抚摸军功章,讲述 "保家卫国" 的初心时,在场学子无不热泪盈眶 —— 这份穿越时空的赤诚,正是最动人的青春教科书。

  乡村振兴中的青春智慧

  从洞头列岛的蔚蓝海岸到文成山区的层峦叠嶂,浙江学子以 "主人翁" 姿态参与家乡的蜕变。检验医学院 "蓝海寻藻" 实践团扎根全国唯一的羊栖菜全产业链基地,在观音礁村的潮起潮落间找到解题密码:他们改良的海水养殖技术让保鲜期延长 3 倍,研发的 12 款即食零食通过电商平台走出海岛,预计为村集体年增收超 50 万元。当渔民们算起 "海藻变金条" 的收益账,脸上的笑容比浪花更灿烂。

  国际教育学院的 "新马可波罗" 实践团里,8 个国家的留学生与畲族手艺人结对,在周壤乡的银饰作坊、编织机房里读懂 "文化共富"。他们设计的 "畲药香囊" 融合了现代审美,拍摄的《畲乡印记》纪录片登上国际平台,让大山里的非遗技艺在跨文化对话中焕发新生。正如巴基斯坦留学生阿米尔所说:"浙江的乡村振兴,是世界能读懂的中国故事。"

  校团委 "飞鹰行动" 实践团则循着 "千万工程" 的足迹走进安吉,在余村的绿水青山间感悟发展哲学。队员们不仅记录下生态修复、垃圾分类的实践案例,更结合医学专业设计出 "森林康养步道"" 负氧离子监测点 ",让" 两山 " 理论长出科学的翅膀。当村民们在新落成的健康驿站测量血压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变得可触可感。

  健康守护时的青春担当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句写在实践手册扉页的话,化作学子们走村入户的行动指南。护理学院 "秤心家塑" 实践团在瑞安陶山镇的老街巷弄里,用 "血管如水管"" 血液变糖浆 "的比喻,让 320 位老人看懂了高血压、高血糖的危害。他们独创的"221 血压测量法 ""拳头主食饮食法",被村民们写在灶台边的记事本上,成为最贴心的健康口诀。

  眼视光学院的 "睛心守护" 团队带着便携设备钻进苍南山区,为 2000 余名孩子建立视力档案;口腔医学院 "乐伢派" 的师生们用童趣漫画教乡村儿童 "巴氏刷牙法",涂氟防龋的小手排起了长队。当泰顺县的小姑娘第一次看清黑板上的字,当畲族男孩露出整齐的牙齿,这些瞬间让 "健康中国" 的宏大叙事有了最温暖的注脚。

  更动人的是那些关于生命的对话。基础医学院 "承启荣光" 服务队走访 15 户遗体捐献者家庭,在《生命的礼物》纪录片里,他们记录下平凡人 "让生命延续" 的抉择。当一位老人说 "我怕被忘记,但更怕没用了",队员们忽然懂得:医者的担当,不仅是治愈当下,更要照亮未来。

  童心世界里的青春守望

  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小学的中医药夏令营里,孩子们捏着艾草香囊的专注神情,让中医药学院 "岐黄青行" 实践团的队员们看到了文化传承的希望。他们设计的 "草药连连看"" 推拿小课堂 ",让晦涩的中医智慧变成了操场上的欢声笑语。

  平阳县康恩儿童潜能发展中心里,康复医学学院 "星愿" 实践团的 24 场认知微课、300 件自制教具,为自闭症儿童搭建起通往世界的桥梁。当 8 个孩子第一次主动说出 "你好",队员们流下的眼泪里,有专业成长的喜悦,更有生命影响生命的感动。

  精神医学学院 "心灵灯塔" 团队则为 5000 余名青少年送去《心理自助手册》,他们设计的 "情绪温度计"" 压力释放瓶 ",让看不见的心理状态有了具象表达。在宁波镇海的社区活动室里,一位初中生在" 烦恼纸条 "上写道:" 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红十三军旧址的星火传承,到观音礁村的海藻新篇;从陶山镇老人的血压数值,到自闭症儿童的第一声问候 —— 这个夏天,浙江学子用 1639 双眼睛观察社会,用 1639 双手服务人民,在 "行走的思政课" 里完成了一场青春的蜕变。当实践手册写满字迹,当离别时村民塞来的土产装满行囊,他们终于懂得:所谓成长,就是把个人的 "小我" 融入祖国的 "大我",把论文写在浙江大地的每一寸肌理上。

  瓯江潮涌,续写新篇。这些带着泥土芬芳、沾着汗水温度的实践故事,正在化作浙江青年 "挺膺担当" 的生动注脚,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答案。

  通讯员 丁亚蕾 沈芯竹

  指导老师 王爽

    来源:温州医科大学
    发布时间:2025-08-1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