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石榴”志愿队前往江苏省南京市南京湖熟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开展以“科技助农+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文化宣讲、科技观摩、田间实践等多元环节,在服务农业发展的同时,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地区粮食供给与文化交流注入青春力量。

活动伊始,志愿队与基地工作人员率先开展民族文化宣讲与共同体意识普及活动。志愿队成员借助图文展板与案例资料,系统讲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重点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让在场人员清晰认识到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深刻内涵;基地工作人员则结合自身对藏稻米供应工作经历,分享在与藏区对接过程中,尊重藏族饮食习惯、保障稻米品质的实践经验,双方以文化共鸣为起点,为整场实践活动奠定浓厚的民族团结基调。

随后,在基地技术部副主任的带领下,志愿队走进示范基地的现代化水稻种植区域及科技设施部署区。副主任逐一介绍田间自动气象站、土壤墒情仪、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等智能设备的运行原理与功能,详细说明这些设备如何通过实时采集数据,为精准农业管理和灾害预警提供支撑。副主任特别指出,作为对口供应西藏地区优质稻米的重要单位,基地始终将满足高原地区特殊需求放在首位,通过对气象、土壤等环境数据的精准监测与分析,确保每一批次稻米的品质都符合藏区群众的食用标准,以科技力量筑牢民族地区粮食安全防线。

在田间实践环节,志愿队与基地农民水稻栽种员展开深入交流。多位拥有十年以上种植经验的“老把式”结合亲身经历,讲述基地推行标准化管理后,水稻种植在抗病能力提升、产量增长等方面的显著变化,直观展现科技指导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随后,队员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挽起裤脚、踏入田间,亲手参与除草、补苗等农事操作,在弯腰劳作中感受“汗滴禾下土”的艰辛,也深刻理解粮食生产对各民族群众生活保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对不同地区劳动者的共情,让民族团结的认知从理论走向实践。
专项民族文化交流环节中,双方围绕藏区饮食文化、稻米消费偏好等话题展开轻松对话。基地方面介绍,日常工作中会通过查阅资料、与藏区采购方沟通等方式,主动了解藏族文化习俗,在稻米加工、包装等环节融入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志愿队则分享了高校内开展民族文化节、民族知识竞赛等活动的经历。这场跨群体的交流,让双方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有了更具体的感知,进一步凝聚起“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共识。

此次实践活动,让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石榴”志愿队在近距离接触现代农业科技的同时,以多元形式深化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志愿队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交流传递温情,既为农业科技推广与民族地区服务贡献了青春力量,也为新时代青年践行民族团结责任、助力乡村振兴书写了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