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红色音乐的传播与其社会影响 ——基于对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的调研

  红色音乐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理想信念与时代精神,在动员群众、鼓舞士气、塑造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多元文化交织、传播方式迭代的背景下,红色音乐的传播面临着传播形式单一、受众群体分化、与年轻一代共鸣不足等挑战。如何让红色音乐在新的传播语境中焕发生机,持续发挥其社会影响力,成为了青年人在红色音乐文化探索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  2025年7月下旬,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4级音乐学一班社会实践调研小组前往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进行调研工作,深入研究红色音乐在该场馆实践下的传播路径、展示方式、受众反馈及产生的社会影响,以下为调研内容:
 
图为调研小组在场馆大厅合影
 
一 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途径

(一)学校教育系统与培训

  
学校教育系统是红色音乐文化传承的主阵地,通过系统性的教学与针对性的培训,让红色音乐精神深入人心。在基础教育阶段,将经典红色歌曲纳入音乐课必修内容,教师通过讲解歌曲创作背景、革命故事,让学生在传唱中理解其中的爱国情怀与革命精神。高校则开设红色音乐研究相关课程,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深入剖析红色音乐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让红色音乐文化在教育链条中持续传递。
 
图为中小学教材印的红色音乐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
 
(二)网络媒体传播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媒体成为红色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凭借其即时性、互动性和广泛性,让红色音乐突破时空限制。短视频平台也成为了传播主力,用户自发创作红色音乐的翻唱、改编视频,用流行的编曲、舞蹈等形式重新演绎红色音乐,吸引大量青少年关注;官方账号则发布经典红色音乐演出片段、幕后创作故事,通过算法推荐扩大传播范围,让红色音乐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传播热潮。

(三)社会活动与演出交流

  社会活动与演出交流以丰富的形式和广泛的参与度,推动红色音乐文化在大众中普及。各地经常举办群众性红歌演唱活动,如鼓励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群参与,让红色音乐融入日常生活。专业文艺院团则通过高水平的演出交流传播红色音乐,将经典红色音乐作品搬上舞台。
 
图为国家交响乐团于2021年演出《长征组歌》
 
(四)文化产品与场景融入

  文化产品与场景融入让红色音乐文化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在文化产品方面,红色音乐相关的文创产品不断涌现,如印有红色歌曲歌词的笔记本、书签,融入中国风元素的玩偶、服饰,以及红色音乐专辑、黑胶唱片等,让红色音乐文化通过实物载体走进人们的生活。
 
图为长沙党史馆内陈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胶木唱片
 
图为调研小组成员调查红色音乐传播情况
 
二 红色音乐文化传播造成的社会影响

(一)强化民族精神与价值认同

  红色音乐大多诞生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时期,通过多种传播途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核心价值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民众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对国家的归属感,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与精神滋养

  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为社会提供了多样的文化体验,不同形式的传播活动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这种多元化的传播让红色音乐从代表时代精神的符号变为了生活中的元素,既丰富了社会文化活动的内容,也为人们提供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滋养,对冲了部分低俗文化的影响,营造了健康的文化生态。
 
 
图为调研小组成员调查馆内红色音乐产生的社会影响

(三)推动社会教育与历史认知

  深化红色音乐与历史事件紧密相连,其传播过程也是历史教育的过程,红色音乐的传播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深入了解历史细节,纠正对历史的模糊认知,形成对革命历史的正确认知,从而增强历史使命感。​

(四)促进社会凝聚力与文化自信提升

  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播形式多为演出活动,往往伴随着集体参与,在激发人们的集体情感,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红色音乐在当代的创新传播,如与流行元素的融合、中国风文创的开发,证明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增强了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精神动力。

三 调研建议

(一)强化馆内红色音乐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针对馆内收藏的长沙本地红色音乐资源,可组建团队开展系统性梳理与研究,考证其创作背景、传播途径及与长沙革命历史的关联,整理成详细的资料。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创新音乐展示模式,将音乐和历史故事同时展示,让观众直观感受音乐与历史的交融。

(二)与学校联动,构建沉浸式教育场景

  依托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毛泽东诗词对联艺术碑廊、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展厅等场馆资源,与长沙市中小学合作开发红色音乐研学课程,组织学生参观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同时,邀请高校音乐专业师生参与馆内红色音乐文物的整理与研究,设立实践基地,和学校合作,推动学术研究与教育传播的双向转化。

(三)创新网络传播形式,增强年轻群体的互动感

  充分利用馆内数字平台,在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增设互动板块,可联合本地短视频创作者拍摄相关视频,以 vlog 形式记录馆内红色音乐展品及相关历史故事,借助地域流量扩大传播范围。

(四)推动红色音乐文创产品的特色化开发

  结合长沙地域文化与红色音乐元素,设计系列文创产品。例如,选取红色音乐的经典歌词片段制作成印章,搭配馆内信纸销售;开发 红色音乐盲盒,利用中国风元素激发青少年的收藏兴趣。此外,可与本地老字号品牌合作,推出印有红色歌词的文创食品包装,如在长沙特产糕点盒上印制《月亮粑粑》歌词,让红色音乐文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作者:张涵茗、彭洲楠、胡广林、李文彬、李娜
指导老师:陶婷婷

 
    来源: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4级音乐学一班社会实践调研小组 作者:张涵茗、彭洲楠、胡广林、李文彬、李娜
    发布时间:2025-08-25    阅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