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社区儿童打造充实而有意义的暑期时光,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2025年7月30日,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浮云游子团队走进沈圩社区,开展"创意工坊·童心筑梦"主题实践活动。团队以"吸管结构实验室"和"纸板VR创客站"为核心载体,通过趣味搭建挑战与科技手工制作,引导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探索空间奥秘、感受科技魅力。活动中,志愿者们以游戏化教学方式,带领30余名儿童用彩色吸管搭建创意建筑,用废旧纸板组装简易VR设备,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一场寓教于乐的创意盛宴,共同书写了暑期生活的精彩篇章。
图为小朋友们试戴制作的VR眼镜。周明杰摄
互动初心:创意背后的成长力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抱着吸管作品、戴着VR眼镜围坐交流。小宇晃着他的星星球说:“原来吸管不止能喝水,还能变魔法!”小熙分享试戴VR体验:“魔幻世界太好玩啦,我想把这些故事画下来!”社区居民王女士感慨:“平时孩子总玩手机,今天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动手、聊天,笑得多开心,还学会了思考和创造。”
浮云游子团队负责人表示,原本只是设计手工活动,却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发现他们藏在细节里的创造力。那些遇到困难时的求助、创意迸发时的欢呼,都是成长的信号。沈圩社区工作人员也点赞道:“高校学子带来的不仅是创意活动,更是陪伴与启发,让孩子们暑期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此次沈圩社区实践,安徽财经大学浮云游子团队以吸管和纸板为媒介,让创意与童真碰撞,让互动与陪伴同行。未来,团队将继续深耕社区服务,把更多趣味实践、温暖互动带进社区,助力孩子们在“七彩假期”里解锁更多成长密码,让青春力量在守护童真中熠熠生辉,书写高校服务社会、陪伴儿童成长的温暖篇章。
吸管奇旅:小材料的大创意
活动现场,色彩斑斓的吸管刚一亮相,便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这些细细的吸管,能变出什么好玩的呀?”小朋友们眨着好奇的眼睛,仰着头向队员发问。队员笑着拿出提前准备的示例作品——圆球、花篮,“看,它们可以变成圆滚滚的球,也能变成装着春天的花篮,就像魔法棒一样!”
分组创作时,小宇盯着吸管若有所思:“我要做一个超级圆球!”可尝试多次,吸管总是散开,急得小脸通红。队员轻轻蹲下,握住他的手,“咱们给吸管‘找邻居’,把它们交叉着固定,就像给小球搭骨架”。在指导下,小宇成功做出圆球,还创意地在表面贴上亮片,“我的圆球会发光,是星星球”。
图为成员与小朋友一起搭建吸管益智玩具。梁柯摄
另一边,9岁的阿泽专注搭建花篮,将吸管弯折、穿插,认真调整每一根的角度。“老师,花篮能装小花吗?”他举着半成品询问。队员点头鼓励,“当然!你的花篮可以装满创意小花”。阿泽眼睛一亮,用彩纸剪出花朵装饰,完成后兴奋地展示:“这是送给社区花园的礼物!”孩子们用吸管拼搭出圆球、花篮,还有造型各异的小动物,在互动交流里,把普通材料玩出无限可能。
VR视界:纸板开启魔幻之门
到了纸板VR眼镜的制作环节,更是点燃了孩子们的探索热情。队员讲解完原理,10岁的小航迫不及待提问:“戴上它真的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吗?像魔法电影一样!”当拿到硬纸板、镜片等材料,孩子们纷纷动手,裁剪、粘贴时格外专注。
图为成员教小朋友们制作纸质VR眼镜。付俊摄
小熙制作时总对不准镜片位置,急得鼻尖冒出细汗。队员温柔提醒,“想象这是通往魔幻世界的门,镜片就是钥匙孔,要对准咱们的锁芯呀”。调整好后,小熙戴上眼镜,瞬间瞪大眼睛:“我看到会飞的城堡,还有彩色的云朵在飘!”一旁的小诺也成功做好VR眼镜,兴奋分享:“我的魔幻世界里有独角兽,它的角会发光,带着我在天上飞!”
孩子们戴着自制的VR眼镜,沉浸在自己的“魔幻世界”,有的看到遨游太空的飞船,有的撞见森林里的精灵,叽叽喳喳的分享声,让活动室满是童真的欢乐。队员们静静聆听,偶尔加入讨论:“那你的独角兽有没有遇到有趣的朋友呀?”,耐心地引导孩子们把想象变成更生动的故事,让纸板VR眼镜成为连接现实与幻想的奇妙桥梁。
图为成员们与小朋友的合照。梁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