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沃野葱茏。为引导大学生扎根乡土、厚植家国情怀,7 月 15 日至 20 日, 青春沃野小分队开展社会实践团队,奔赴金宝县开展为期 6 天的农田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实践篇章。
抵达实践地当日,当地农技专家便为学生们开启 “田间第一课”。在玉米种植基地,专家结合实物讲解玉米生长习性、病虫害防治技巧,还手把手演示施肥、灌溉的科学方法。学生们围在专家身边,时而认真记录要点,时而提出疑问,求知的热情与田间的暑气交织。“原来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差异这么大,这比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直观多了。”化学专业大二学生吕秋林感慨道。
随后的实践中,大学生们迅速投入劳作。在辣椒种植区,他们戴着草帽、弯着腰,仔细查看每一株辣椒的生长状况,为辣椒苗摘除病叶、清理杂草;在水稻田边,部分学生跟着老农学习传统插秧技巧,尽管一开始动作略显笨拙,溅得满身泥水,但大家相互鼓励,渐渐掌握了要领,一排排嫩绿的秧苗在他们手中整齐排列。此外,团队中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还发挥特长,为当地农户搭建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培训,助力农产品拓宽销路。

“这次实践让我真正理解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含义。” 带队李村长表示,“学生们走出校园,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既锻炼了实践能力,也加深了对乡村的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实践期间,学生们还走进农户家中,与村民深入交流,了解乡村产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困难。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一天的经历与感悟,讨论如何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发展的实际行动。
“以前觉得种地就是简单的体力活,亲身实践后才知道,这里面藏着大学问。” 参与实践的学生伍文香说,“我们还帮村民设计了农产品包装方案,希望能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出份力。”

此次农田社会实践活动结束时,学生们将实践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发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整理成报告,提交给当地政府和农户。广西师范大学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与地方合作,丰富社会实践形式与内容,让更多学生走进乡村、服务乡村,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