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西南石油大学:送红色文化进新都社区,筑爱国情怀入居民心中

2025年7月6日至7日,西南石油大学“红色基因传承团宣讲队”10名队员,在指导老师刘波统筹指导下,赴成都市新都区新园路373号,联合新都区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队,开展为期两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以“传播红色文化,厚植爱国情怀”为核心,通过理论宣讲、互动体验、故事分享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搭建红色文化学习平台,弥补基层红色文化传播资源缺口,助力红色基因在社区落地生根。
活动筹备阶段,宣讲队已与新都区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队多次对接,确定“革命历史普及+本地红色故事”的宣讲主线。接收单位联系人龙强提前协助协调活动场地、整理当地退役军人革命经历素材,为实践顺利开展打下基础。“社区居民对红色文化需求强烈,但缺乏系统传播渠道,这些大学生的到来正好填补了空白。”龙强表示,志愿服务队还邀请3名退休老党员参与,计划以亲身经历分享增强宣讲感染力。
7月6日上午9时,实践活动在新都区新园路373号社区活动中心正式启动。活动中心内,20余张蓝色塑料椅整齐排列,前方白色投影幕布循环播放宣讲队提前制作的红色文化短片,队员们忙着分发印有“四川革命英雄事迹”的宣传手册。“听说有红色宣讲,我特意带孙子来听,让他多了解革命故事。”68岁居民张桂英手持手册坐在前排翻阅,孙子则指着手册上的英雄画像,向身边队员好奇提问。
启动仪式后,宣讲组队员杨婷率先开展“革命历史主题宣讲”。她通过PPT展示、历史图片解读,系统讲解四川境内重要革命事件。“大家知道成都战役中,解放军战士如何突破敌人防线吗?”杨婷抛出问题后,现场居民纷纷举手,56岁退役军人王建国结合参军经历补充:“打仗靠勇气更靠团结,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用血汗换来的,年轻人一定要记住这段历史。”杨婷介绍,为让内容贴近居民,团队提前查阅《四川革命简史》等文献,筛选10余个本地相关革命故事,确保内容既有历史厚度,又有地域温度。
当天下午的互动环节,队员崔紫炫、宋靖楠组织红色知识问答。“‘狼牙山五壮士’中有几位四川籍战士?”“新中国成立时间是哪一天?”一道道题目抛出后,居民踊跃抢答,答对者可获印有“红色印记”的书签和徽章。12岁学生李浩然凭借丰富历史知识连对3题,他拿着书签说:“这些题目让我知道很多课本外的革命故事,以后会主动了解更多红色历史。”互动组队员唐奎表示,团队共准备50道知识题、80份小礼品,以趣味问答让居民在轻松氛围中学习红色知识。
7月7日上午,实践活动进入“新时代红色精神宣讲”环节。队员岳中山结合身边榜样事迹,讲述当代退役军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故事:“新都区退役军人周明退休后,主动承担社区防疫工作,连续30天坚守核酸检测点,这就是新时代红色精神的体现。”他的讲述引发居民共鸣,现场响起阵阵掌声。随后,队员们组织居民开展红色文化手抄报制作,分发彩纸、画笔等工具。72岁老党员刘福全创作的手抄报上,“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12个大字格外醒目,他说:“我要把手抄报贴在家里,让家人每天看到,时刻记住红色精神不能丢。”
实践临近尾声,宣讲队与社区居民、退役军人代表共同举办“红色感悟分享会”。居民们纷纷畅谈收获,王丽娟说:“这两天的活动让我对红色文化有了更深理解,希望以后多开展这类活动。”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队负责人龙强也表示,将与西南石油大学建立长期合作,把红色文化宣讲纳入社区常态化活动。
此次实践中,宣讲队累计开展主题宣讲2场,发放红色文化宣传资料200余份,覆盖居民150余人次。宣传组队员李林君全程记录,拍摄照片100余张、视频素材40分钟,后续将整理制作活动集锦,通过社区微信群持续传播。指导老师刘波表示,团队还将根据居民反馈完善红色文化宣讲课件,形成《社区红色文化传播报告》,为后续校地合作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提供参考。
(通讯员 李林君)
    来源:西南石油大学李林君
    发布时间:2025-08-30    阅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