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红色千里行团队走进丹江口:探寻南水北调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2025年6月28日,湖北医药学院红色千里行团队踏上了丹江口这片充满红色记忆与时代担当的土地,先后参观了丹江口水质检测指挥中心、丹江口市博物馆以及金岗山烈士陵园,在学习实践中深入了解南水北调工程,感悟伟大工程背后蕴含的奉献精神与历史使命。
       团队首站来到丹江口水质检测指挥中心。一进入中心,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和实时更新的数据大屏便吸引了团队成员的目光。工作人员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沿线数亿人民的用水安全。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指挥中心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水质监测体系,从源头到输水干线,对水温、酸碱度、重金属含量等数十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在参观过程中,技术人员现场演示了水质采样和快速检测的流程。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到,每一份水样的采集都严格遵循规范操作,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我们的工作就像水质的‘守护者’,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位检测人员说道。通过讲解,团队成员了解到,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丹江口水库的水质长期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这背后是无数水质检测人员日夜坚守、辛勤付出的成果。大家深刻认识到,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是一项宏伟的水利工程,更是一项关乎民生福祉、生态保护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
图为实践队队员观看习近平给丹江口环保志愿者的回信 
       随后,团队来到丹江口市博物馆。馆内丰富的文物和详实的史料,生动展现了丹江口的历史变迁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历程。在南水北调专题展区,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实物,将团队成员带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建设岁月。为了工程的顺利推进,丹江口数十万群众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告别世代居住的家园,搬迁到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和坚定的行动,为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丹江口市博物馆
       团队成员在展柜前驻足良久,仔细观看移民们留下的生活用品、搬迁协议等物品,仿佛能感受到他们当时复杂的心情和崇高的境界。讲解员讲述的一个个感人故事,更是让大家热泪盈眶。许多党员干部带头搬迁,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这些故事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南水北调工程背后蕴含的“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移民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金岗山烈士陵园。苍松翠柏环绕的陵园内,庄严肃穆。团队成员整齐列队,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鞠躬默哀,表达对先烈们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烈士纪念馆,了解到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数丹江口儿女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建设,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牺牲。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丹江口人奋勇前行。
       此次丹江口之行,红色千里行团队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了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意义和建设成就,深刻感悟到其中蕴含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将此次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南水北调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珍惜水资源,共同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之水” 。此次丹江口之行,不仅是一次学习之旅、感悟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升华,将激励着红色千里行团队在传承红色精神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前行。
图为团队全体成员在烈士陵园门口合照 
    来源:湖北医药学院红色千里行社会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8-30    阅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