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金陵红色行:青春在历史中淬炼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时代使命在肩

青春步伐坚定

这个夏天,我们再度

线下相聚,云端相连

挥洒青春热血

传递梦想,播撒希望

用实践铸就精彩华章

计算机学子们

在一次次生动的社会实践中

留下最珍贵的青春回忆

“实践话成长”专栏

记录你的每一个实践点滴

01实践简介

团队名称:“金陵红色行,初心永传承”实践团

实践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实践时间:2025年7月

实践内容:在这个炽热的暑假,我们团队怀揣对历史的敬畏与红色精神的追寻,于七月中旬分成三个小队,深入南京多个红色地标开展实践活动。团队先后参观了南京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与渡江胜利纪念馆。通过实地感悟,我们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先辈的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将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02实践过程

历史兴衰的见证:总统府与雨花台

social practice

    第一小队首访南京总统府,这座百年建筑群在晨光中静默诉说政权更迭。队员穿梭于大堂、子超楼间,从太平天国遗址到民国旧址,斑驳砖墙揭示兴亡规律——展柜中“中国向何处去”的答卷,具象化为政权启示录。总统府如“折叠南京”:洪秀全的荷花池倒映民国防空洞,孙中山回廊连接蒋介石暗哨。执政者筑堡垒,终被历史掩埋。

    随后,小队赴雨花台烈士陵园。细雨浸湿台阶,苍松凝成静默。北殉难处遗址区,青铜雕塑群震撼人心——九位戴镣烈士在雨幕中向光而行,水流如血泪淌下。纪念碑前,队员献花致敬。馆内,邓中夏弹孔衣衫、恽代英《狱中诗》等1591位烈士事迹,淬炼青春信仰。

创伤与信仰的双镜:大屠杀遇难同胞馆与梅园新村

social practice

    第二小队踏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灰色纪念墙上,“300000”数字投下阴影,刻入民族记忆。展厅照片记录1937年寒冬:炸毁街巷、哭泣孩童、焦黑房屋。展柜中,断裂瓷碗带弹痕,日记手稿“盼归”墨迹似泪痕。“万人坑”遗址前,白骨诉暴行——嵌弹片骨骼、孩童遗骸令人痛心。幸存者李秀英身中37刀仍控诉罪恶,拉贝日记闪耀正义之光。铭记苦难不为延续仇恨,而为在创伤上生长和平守护。

    转至梅园新村纪念馆,青灰小楼前周恩来铜像目光如炬。室内陈设简朴:掉漆木桌、补丁沙发、十年钢笔。日历停在1947年3月撤离日,未写完提纲藏“为人民谋幸福”赤诚。董必武小屋挂“革命尚未成功”手书,敌监视下信仰从未动摇——周恩来的旧棉衣洗得发白,寒冬深夜中见证担当。

胜利的丰碑:渡江胜利纪念馆

social practice

    第三小队怀着崇敬之情走进渡江胜利纪念馆。流淌的长江水仿佛仍在诉说着70多年前那场惊天动地的渡江战役。展厅里,渡江战役的作战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色箭头,标注着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路线;玻璃柜中,战士们用过的步枪、修补的草鞋、渡江时的木船模型,静静诉说着“宜将剩勇追穷寇”的豪迈。

    “渡江第一船”的复原场景前,我们久久伫立。模拟的江风裹挟着枪炮声,眼前仿佛浮现出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的身影。墙上的照片里,百姓们肩扛手推支援前线的画面尤为动人。在参观过程中,磨损的船桨、带弹孔的军帽、泛黄的支前账本,让课本里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化作沉甸甸的历史细节。

03实践感悟

​    站在总统府的子超楼前,那部永远悬停的电梯像一记警钟。它提醒我,所有背离人民的权力终将成为自己陵墓的砌墙人。雨花台的雨中雕塑更让我震撼——九位烈士戴镣前行,水流如血泪般淌下。那一刻,我明白了青春的真谛:不是安逸的温室,而是淬炼初心的熔炉。历史告诉我,个人成长必须焊进民族复兴的钢铁长城。我会以子超楼的停摆时钟为戒,校准人生坐标,让雨花台的星光导航我的未来。

————162320315  陈鹏艺

    在大屠杀纪念馆的万人坑前,我忍不住落泪。那些嵌着弹片的骨骼,尤其是孩子的遗骸,让我痛彻心扉。但幸存者李秀英的故事又给了我力量——37刀伤疤下的坚韧,是对和平最有力的守护。转到梅园新村,周恩来总理那件洗得发白的棉衣让我动容:寒冬深夜中,他在不足10平米的办公室工作,衣角褶皱里藏着‘为人民谋幸福’的担当。这次实践让我懂得,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在创伤上生长希望。作为青年,我要把这份初心刻在心里,在乡村振兴中续写新时代的答卷。

————162320318 冷睿

———— END ————

出品 | “金陵红色行,初心永传承”实践团

图文来源 | 杨敬成 陈鹏艺 冷睿

编辑 | 杨焌铃

审核 | 黄树军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