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解构赛-学-创-就生态闭环,绘织人才培养与就业新图谱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队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解构“赛-学-创-就”生态闭环,绘织人才培养与就业新图谱】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适配性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协同性薄弱等问题,制约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破解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衔接难题,2025年7月,西安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聚焦“赛-学-创-就”四维融通核心课题,以“以赛促学、以学促创、以创促就”为逻辑主线,以厘清“赛事、学习、创新、就业”环节内在关联与现实梗阻为核心目标,联动高校、政府、企业及优秀毕业生开展跨维度深度调研,以实践探寻人才培养与就业适配的新路径,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一、高校走访:跨校交流,萃取“赛学融合”经验
  7月7日起,实践队先后走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省内高水平高校。调研过程中,创新采用“问卷普查+座谈深聊”双轨模式:面向学生群体,发放精心设计的调研问卷,覆盖“学科建设感知课程体系评价、双创赛事参与度、实践能力培养满意度”等维度;
  针对优秀学生代表,实践队开展座谈3场,围绕“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双创赛事组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话题展开交流,其中,通过采访本校本硕博连读的薛航宇博士等多位博士,了解学校在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政策方面的情况;还向由本校推免到外校的硕士生了解到两校人才培养的差异,由此挖掘本校在人才输出端的培养特色与潜在问题。在采访中,多位学长强调参与科研竞赛的重要性;并针对本科生提出“以练促学”,通过参加比赛、走进实验室增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实践队研究提供鲜活样本,为西安理工大学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经验借鉴。
  二、政府对接:政策调研,明确“实践导向”需求
  7月11日,实践队走访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就业服务处、人才开发处负责人展开座谈,深入了解西安市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扶持政策、人才奖励机制,校企合作对接机制等。人社局就业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企业对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但部分毕业生存在“理论强、实践弱”“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错位”等问题。对政策的了解以及座谈的反馈让实践队更加明确了人才培养中需强化“实践导向”的重要性。
  三、企业探访:需求调研,补位“学用衔接”短板
  7月17日,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聚焦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实践队重点走访了湘润企业一在陕重点企业。在与企业HR、技术骨干的深度交流中,团队详细记录了企业的岗位需求、技能标准、招聘偏好等信息。湘润企业HR提到,企业更看重毕业生在项目实践中展现出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通过竞赛、创业项目积累的创新意识。同时提出当代大学生不愿下一线的具体问题,并说明只有积累实践经验与技能才能越行越远,这些素质往往比单纯的成绩单更能体现人才价值。与此同时,企业方与本校毕业生开展深度合作并成立试验基地,让应届毕业生能够更早接触企业生产实践流程,积累实践经验。企业反馈直指“学用脱节”痛点,印证“赛-学-创-就”链条贯通的必要性。
  四、成果转化:萃取实践智慧,赋能发展新篇
  经一周密集调研,实践队收集高校培养模式、政府政策、企业需求、毕业生反馈等多维度一手数据,形成了数万字的调研笔记与分析报告。报告中不仅梳理了当前“赛-学-创-就”链条中存在的“赛事与专业学习脱节”“创新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就业指导与产业需求不同步”等现实问题,更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如构建“课程-赛事-科研项目”三位一体的学习体系,加强创新创业与企业的跨界合作,建立基于行业需求的就业指导动态调整机制等。实践队成员还制作了“优秀毕业生案例库”:整理优秀毕业生成长路径及赛事经历,制作成手册,为在校生提供“赛学创就”参考模板。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锤炼了学生调研能力与社会责任感,更以“问题导向”推动高校与社会深度对话。未来,西安理工大学社会实践队将持续深化“赛-学-创-就”四维融通探索,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兼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西理工方案”。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