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逐浪闽海践初心——海大学子护海实践纪实

    来源:闽海清澜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9-17    阅读: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中国海洋大学“闽海清澜”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聚焦福建沿海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于7月22日至8月15日先后前往平潭、厦门两地开展科研参观、产业调研、研讨交流以及海滩公益环保活动等,以青春力量践行海洋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担当。
 
岚屿探养研护,青春携行卫蓝
         7月22日,实践队来到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中心。在观看海岛安全专题宣传片后,研究中心的李兵博士围绕海洋安全、海岛战略价值等为实践队成员作了讲解,实践队成员结合海洋科学专业所学与李兵博士就物理海洋学与海洋化学在海岛环境治理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深入探讨,铸牢海洋命运共同体意识。
图为实践队李兵博士为实践队成员讲解海岛相关知识
         7月23日中午,实践队前往平潭丰盈养殖场参观调研。养殖场负责人施正鸿介绍道:“该场以海水对虾养殖为主,采用精细化、自动化管理,同时通过加固设施、监控水质等应对台风及病害风险,效益显著”。实践队成员学习养殖设施自动化设备运转细节,与负责人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技术优化提升养殖效率与质量,提出采用低成本传感器采集基础水质数据,在无人驾驶船上安装智能投喂装置等建议。当日下午,实践队抵达平潭长江澳海滩,开展海滩环保公益活动。实践队员们手持清洁工具沿海岸线清理塑料瓶、废弃渔网、泡沫碎片等海洋垃圾,用实践行动还原沙滩洁净。同时,团队成员邀请游客填写关于平潭海岸生态的调查问卷,询问公众对平潭岛生态保护的意见与建议。众多游客积极参与,并在“清清我海”倡议横幅上签名,承诺践行环保理念。此次公益活动获当地游客与环卫工人的一致好评,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守护碧海蓝天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实践队与养殖场负责人交流场内养殖现状
图为实践队在平潭长江澳海滩开展海滩清洁         
         7月31日上午,实践队走进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与林楠、陈震晶、温昌麒三位主任围绕平潭海漂垃圾的治理现状与推进路径展开研讨交流。研讨发现,平潭岛长江澳等海域海漂垃圾来源多元,包括游客观光、养殖活动以及洋流作用等。当前,海漂垃圾治理主要依靠陆上居民收集、海上打捞船作业等方式开展;对于未来治理,需聚焦降低成本、优化具体处理方法、提高预警预报系统精准度等方面,而持续强化源头控制、提升公众自主环保意识,是做好海漂垃圾治理的关键所在。实践队提出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分类和量化海滩及近海海漂垃圾并建立垃圾分布数据库,进而提高海漂垃圾巡查效率、为科学高效治理提供支持的技术方案。
 
厦海问渔护水,青年聚力同行
         8月14日上午,实践队抵达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参观了海洋贝类遗传育种平台与鳗鲡繁育研发平台,深入了解鲍鱼、东风螺、鳗鲡、海胆等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环境与方式、育苗过程与技术等细节。同时,实践队成员与研究所许天博士探讨通过改良育种技术、优化养殖方式等改善生产函数,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实现更少的投入带来更多的产出。
 
    图为实践队向许天博士了解海胆养殖环境
         当日下午,实践队前往国家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厦门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开展调研。该公园每年固碳量可达450余吨,生长于潮间带的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之称,其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和茂密枝体能有效发挥防沙消浪、促淤保滩、净化海水等生态作用。当日凌晨台风“杨柳”过境,依托红树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公园得以安然无恙。
 图为实践队成员深入了解红树林生态价值
         8月15日,实践队于鼓浪屿大德记沙滩开展海滩清洁。此次活动选在清晨低潮时段,此时海滩上的垃圾清晰可见、分布集中。实践队员重点对海滩上的泡沫、塑料瓶等杂物进行清理,用实际行动为鼓浪屿的整洁美丽助力。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鼓浪屿大德记沙滩开展海滩清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为探索沿海城市海洋生态治理模式积累了实践经验,让“人海和谐”的理念在青春实践中持续传递、不断深化。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