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江寻址”第三站———狮子山炮台
本网讯(21历史学周幽若)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踏江寻址”赴长江下游海防遗址调研团队走访南京海防遗址狮岭古炮台调研。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为进一步了解长江沿岸近代海战历史沿革及现今状况,深刻领悟近代海战中狮岭炮台作为江宁要塞发挥的重大作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赴长江下游海防遗址调研团队前往南京海防遗址狮岭古炮台进行走访调研。
经过充分准备,在两位队长的带领下,团队于7月1 日上午从酒店出发,前往调研活动点——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古炮台。
在抵达狮子山后,为确保实践调研的安全开展和有序进行,团队成员首先对上山的路线、地点和方向进行了商讨与规划,为上山参观古炮台做好了充分准备。顶着烈日、迎着高温,团队每位成员身着队服以高昂的热情、饱满的精神前往狮岭古炮台遗址。
在参观古炮台之前,团队成员对狮子山炮台相关史料进行了充分的搜集与整理。狮子山炮台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狮子山顶,建于清末,为江宁(今南京)沿江炮台之一。狮子山的地形,可以一览无余俯瞰下关段长江两岸。据相关史料记载,清末,时任两江总督的李鸿章下令在狮子山上建立炮台。甲午海战的次年,在海战失利、有海无防的背景下,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成立江宁要塞,重修、扩充了金陵狮子山炮台。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也曾多次亲临狮子山炮台,视察江防要塞。狮子山炮台是南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炮台之一。遗憾的是,在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狮子山炮台被摧毁。1949年渡江战役后,狮子山炮台只剩下了部分遗迹。但狮岭炮台作为近代海战中重要的江宁要塞炮台,其在抗击日军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不可磨灭。
在参观古炮台时,团队成员从各个角度对炮台进行了仔细观察,从炮台的碑文中得知此炮台炮口直径十三厘米、重逾两吨,名为“振武将军炮”,这些信息体现了当年古炮台的规模宏大。并推演复盘了当年南京保卫战中狮岭炮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仔细研究了狮岭炮台的点火及操作装置。在对狮岭古炮台的认真研究和仔细观察中,团队成员也感受到了南京市政府对历史遗址保护的重视。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调研,结合狮岭古炮台历史发展的史料,团队成员们看到了近代历史的沧桑与艰难,看到了近代军民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英勇抗争,看到了近代中国为抗击敌人所做出的的巨大努力和贡献。
本次实践活动以“贯彻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以史为师,坚持历史不容遗忘,吾辈更当自强”精神,不忘历史、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响应国家号召与伟大祖国共奋进,为中华崛起献青春。
- 关爱留守儿童,七彩筑梦成长
- 在湛蓝的天空下,一片青山翠谷中,教育振兴乡村的火炬正在徐徐点燃。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正逐渐成为这片土地上最耀眼的明星
- 08-29 关注:0
- 弘扬中华文化,展现非遗之美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其中花鼓灯艺术源远流长
- 08-27 关注: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