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红土流韵,鼎新筑梦”调研团前往江苏海安农场调研

       此次去海安农场调研使我了解了我们当地农场的农业发展情况,更进一步地,可以从中窥见我国农业面临的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与两位农场职工的谈话。一位是老员工,也是部门管理,另一位年纪不大,是才毕业几年的研究生,在这里工作了两三年了。通过与他们的对话我明白了整个农场的发展情况。农场亩产能稳定在千斤左右,自己还有种子公司、米厂、还刚收了面粉厂,形成了基本完善的产业链。旁边还有一个葡萄园,算是特色产业。
       但进一步聊下去,问题就浮出来了。农场负责人很无奈地告诉我,现在地里请的临时工,基本都是70岁往上的老人家,想找60多岁的都难。如今年轻人不愿意布负趺挥薪哟ス┮担挥腥私有彩钦!K裕蠢幢匦肟炕鳌⒖恐悄芑乙苍诖罅ν莆奕伺┏ ⒅腔叟┮怠1热缯饬侥臧岩郧氨恐氐拇笾脖;怀闪宋奕嘶晒κ迪至私当驹鲂А�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国家政策的落地。 农场是国企,本部那近4000亩地,很多补贴政策享受不到,但他们在外面包的地(外拓基地)反而能拿到补贴,比如种油菜就有。同时他们还响应号召,尝试给周边种田大户提供社会化服务,比如用无人机帮人家打药。。实际做起来,其实还有问题。如今的大户们不缺钱,缺的是种地的经验指导。问题是,农场派去的年轻技术员,人家不买账,觉得他们“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书本知识解决不了田里的实际问题。信任,特别是对年轻人经验的信任,成了提供服务的一大障碍。
       说到未来,农场的目标很明确:往“无人化”方向走。同时,负责人还提到,农村要振兴,还得靠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他举了大公镇梨园和梨花节的例子,觉得搞旅游、打品牌,能吸引人回来,减少年轻人流失,这才是解决农村“空心化”、让农业后继有人的长远办法。
       这次调研,我的感受就是:农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础,而农业现代化,不是买几台机器就能实现的。还有绕不开的坎儿——最缺的是能扎根土地的年轻人,最难的是经验与知识的共享,让新技术、新理念被农户们真心接受。海安农场就像个缩影,展现了现代农业在“新”与“老”之间摸索前械恼媸底刺N蠢吹穆罚枰嗟募际踔η靶校盘な档兀饩龊�“人”的问题,让土地重新变得有吸引力,有活力,这条路才能行稳致远。

                    
    来源:红土流韵,鼎新筑梦调研团童瑞星
    发布时间:2025-08-1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社会实践心得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