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以问卷为尺,量认知之度:山东大学实践赋能青少年健康素养社会实践总结

  这个暑假,我与《实践赋能青少年健康素养》这项社会实践为伴,在文献的海洋与真实的诉求间穿梭,试图为衡量公众的健康认知找到一把更精准的“尺子”。这是一次从理论到现实、从模糊到清晰的探索,也是一次对自我耐心与团队协作的深度考验。
  在问卷的设计和打磨期,我们团队依据系统性、科学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四大原则,踏上了漫长而细致的建构之路。我们重点参考了《初中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中提出的健康素养量表,但并没有止步于复制,而是紧密结合本项目的目标和现实语境,开始了“重构”之旅。我们从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健康技能这四个核心维度逐层分解,像拼图一般,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一道道具体而微的问题。那段时间,团队间的讨论大大小小、持续不断,每一个人都带着文献、带着思考、也带着疑惑而来。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健康信念”部分中某道题目的争论。原本我们设计了一道题:“我坚信运动能促进健康”,选项为“非常同意”至“非常不同意”。但有成员提出,对“坚信”这样的强情绪词,部分学生可能出于含蓄或谨慎并不选择“非常同意”,反而导致测量偏差。一场关于“用词轻重”“心理距离”“社会期待”的讨论由此展开。最终,我们把它改为“我认为运动对健康有帮助”,语气更为中性,也更符合青少年日常的表达习惯——这样一个看似微小的调整,背后却是整整两小时的思维碰撞。
  在初步题目池形成后,我们特意邀请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老师进行审阅。老师不仅从理论层面帮我们梳理了维度间的逻辑,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若干题目存在“复合问法”的问题——例如“你每天是否吃早餐并坚持运动?”这实则涵盖了两个行为,容易导致回答者困惑。我们连夜拆分、简化,确保每一题只聚焦一个知识点或行为。
  八月,炎热的天气并未阻挡我们推进的脚步。我们组织了一场小范围的预测试,向六十多位同学和家长发放了初始问卷,并依据他们的反馈和问卷数据分析进行了调整,使我们的问卷填写更加准确便利、调查数据效度更高。
  整个过程让我深深意识到,问卷设计从来不只是技术的堆砌,更是一种沟通的艺术。它是我们作为设计者与未来的回答者之间的一场对话,而要保证这场对话顺畅、真实,就必须放下预设,倾听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思量问题的合理性。
  我感悟到,健康素养的提升,任重而道远。我们设计的不仅仅是一份问卷,更是一座桥梁,一端连接着医学与公共健康的科学知识,另一端则连接着千家万户对健康最本真、有时却又略显无措的渴望。我们的工作,就是让这座桥更稳固、更顺畅。每一次审题、每一处修订、每一句表达的斟酌,都是为了减少误解,更准确地触摸到他们真实的认知与需求。
  数据是理性的,但数据的源头和终点,永远是感性的、鲜活的人。在这场社会实践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严谨地架构问题、科学地分析反馈,更懂得了如何带着尊重与共情去走近每一个数据背后的个体。这便是这个夏天我最丰硕的成长与收获。
  
    来源:山东大学实践赋能青少年健康素养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8-26    阅读:
社会实践心得推荐
  • 躬身乡土间:我的瑞草园实践感悟
  • 随实践团在青岛即墨瑞草园及周边乡村实践,挑战设计 “茶博士” 小程序助茶农,还参与茶叶直播、听尹师傅讲制茶匠心。尹师傅的话颠覆其
  • 08-24 关注:9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心得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