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山东各地立足资源优势,精准发力培育特色产业,从田园到工坊,从村落至园区,形成多点开花、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这个假期,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深耕齐鲁·稼穑兴邦”赴山东九地齐鲁样板调研团赴山东各地开展“三下乡”暑期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
乡村文旅融合,激活乡村多元价值
济南章丘区的三涧溪村与吴家村,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让古村焕发新生。三涧溪村按“北农、中旅、南工”布局,打造“章小福”农乐园,开发古村旅游线路,实现农事体验与文化探寻的有机结合;吴家村盘活闲置宅基地建成10处精品民宿,同步拓展夜市经济、商贸综合体与泉城百花园,带动全村共同致富。青岛城阳东毛家庄村则依托生态优势,引入“绿沃川现代农业项目”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与休闲采摘,联合企业打造翠林云庄3A级景区,更盘活宅基地打造民宿,构建起“农业+旅游”的特色发展模式。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党群服务中心
现代农业引领,打造高效农业样板
济南市现代都市农业精品园与寿光三元朱村,以科技为笔,书写现代农业发展答卷。位于长清区的济南现代都市农业精品园,建设传统农耕大田、高标准日光温室与智慧化联动温室,划分农耕梦园、瓜果世界等特色区域,培育济阳曲堤黄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成为集科技示范、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寿光三元朱村作为冬暖式蔬菜大棚发祥地,多年来持续推动品种改良、技术革新与模式创新,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全产业链,不仅巩固“中国大棚蔬菜第一村”地位,更带动周边形成全国重要蔬菜生产基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当地智能温室
产业融合升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泰安山口镇依托区位与资源优势,整合农业、文旅等要素,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乡村发展载体;曹县从演出服加工起步,逐步转型为汉服全产业链基地。两者均通过产业要素整合,推动乡村产业实现升级发展,前者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带动村民增收与乡村面貌提升,后者汇聚大量生产企业与电商从业者,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产品远销国内外,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带动数万人就业,共同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特色产业负责人交流
文旅特色赋能,塑造区域经济新名片
临沂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以“文创+农业”为核心,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打造民宿集群、文创工坊、有机农场等业态;威海依托滨海风光与海洋资源,打造滨海度假区、海岛景点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出多元旅游产品。二者均凭借独特的文旅特色,既保留乡村特色肌理,又注入现代创意,吸引大量游客,推动区域产业从单一向多元转型,拉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繁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闪亮名片。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当地农产品种植情况
从乡村文旅到现代农业,从田园综合体到特色产业集群,山东各地以特色产业为纽带,激活乡村发展活力,绘就出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村美丽的崭新图景,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山东经验”和齐鲁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