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合肥工业大学“玉韵郏邑”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姚庄乡政府采访当地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沙峰,并在其带领下参观金镶玉展示馆,深入挖掘金镶玉这一非遗传承的独特文化价值。
图为展示馆所摄金镶玉照片。曹煜敏 摄
姚庄回族金镶玉制作技艺肇始于明代,因姚庄回族乡作为万里茶道核心驿站的特殊区位而孕育,图案多取"福禄寿喜""龙凤呈祥"等传统吉祥元素,象征"金玉良缘",兼具端庄雅致的中国玉文化特质,于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团队成员就有关金镶玉的发展问题、前景、相关政策等方面展开采访。针对金镶玉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沙书记强调“仅仅引进来还不够,重要的是走出去,不然就犹如井底之蛙。”因此乡政府致力于以更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将金镶玉传播出去,将文化价值转化为产品及商业价值。且金镶玉面临品牌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运营模式传统以及宣传思维僵化的问题,乡政府采用将新兴融入和校企合作的方式,试图破局。
图为采访沙峰书记照片。张梦 摄
值得一提的是,沙书记表示非常欢迎当代大学生们参与到金镶玉非遗传承的相关产业中,当地政府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立金镶玉展示馆,打造中小学生金镶玉教育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创作工作实验室,“只有这样才能为金镶玉非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注入新的血液,迸发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蓬勃力量。”
图为金镶玉展示馆照片。刘瑞琳 摄
采访结束后,团队在沙书记带领下驱车前往郏县金镶玉展示馆。实践队员们首先参观了金镶玉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脉,透过这些文字,队员们感受到了金镶玉技艺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随后实践队步入金镶玉展厅,玉的温润融着金的璀璨,在金镶玉精致的纹路中,队员们领会到匠人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参观过程中,沙书记向团队成员介绍道,郏县县、乡两级政府和县文旅局,坚持“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推行政策性扶持与生产性保护相结合的工作战略,协助培养传承人,指导成立公司,建成展示馆1个,旨在为金镶玉传承发展赋能,带动当地发展。
聆听着沙书记的耐心介绍,参观着金镶玉的精益成品,团队成员逐渐意识到金镶玉文化的兴起绝非偶然,是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金镶玉文化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还能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