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拾遗云岭”实践队怒江行:多维赋能书写担当,共绘发展新画卷

“拾遗云岭”实践队怒江行:多维赋能书写担当共绘发展新画卷
  2025年6月25日,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拾遗云岭,织梦怒江”实践队赴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推普先行,发展赋能
  6月26日,实践队在浦东/怒江青年服务站共青团怒江州委就“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校地座谈会。此次座谈会是一次校地联动的生动实践,让实践队成员对怒江的发展历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助力实践队传播怒江的声音。
  
  图1实践队和团州委开展校地座谈会
  6月27日上午,实践队联合云南阳光公益在泸水市最大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和谐社区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动。实践队员教授了“泡馍、钟楼”等陕西特色词汇,热情的傈僳族老人也教给实践队员“谢谢、你好”等傈僳族语言。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各民族团结友爱、亲如一家的氛围,也见证了国家推广普通话在基层成功落地的实践,更坚定了传播怒江声音的决心。
  
  图2阳光公益负责人乔主任在教课
青年同行,校际交流
  6月27日下午,实践队前往云南师范大学附属怒江州民族中学郁文阁礼堂开展以大学生活分享、学习方法指导、柔性电子科普为主要内容的宣讲。校党委书记段丽仙出席本次大会,650余名准高三学生参加。宣讲由民中高三年级主任何东雄主持。此次宣讲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与指导,也激发了他们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图3实践队员同高三全体师生合影
  非遗传承,文化润心
  6月28日至7月1日,实践队前往福贡县老姆登村、泸水市六库镇两地多处非遗文化传承点进行实地调研,参与非遗“达比亚舞”教学、“老姆登之夜”篝火晚会,推出精品非遗直播、创意文化短视频、青年创作者访谈实录,为非遗传承贡献青年力量。
  6月28日,实践队来到“怒族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示范基地”——福贡县老姆登村小慧传习馆探寻怒族、傈僳族音乐的奥秘。小慧传习馆由2022年“怒江名家”、福贡县政协委员春丽晓慧与怒族音乐家、木火乐队成员江晓春建立。实践队创新性地利用融媒体平台,采用人物访谈与非遗现场表演的形式,在春丽晓慧账号“听见怒江的声音”与实践队账号“工大青年-怒江小分队”全程直播。直播共计2个小时,累计观看人次超过1000,点赞量破万,这是实践队对融媒体赋能非遗传承的一次成功尝试。
  
  图4江晓春正在为实践队员讲解怒族文化
  6月28日下午,“拾遗云岭”实践队在福贡县老姆登村投身非遗培训活动,深入学习怒族和傈僳族文化符号,并于当晚参与“老姆登之夜”系列活动,沉浸式体验民族文化魅力。
  在下午的非遗培训中,实践队员跟随多位传承人系统学习民族歌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比亚舞”由省级达比亚传承人星罗益、县级达比亚传承人阿南跨亲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哦得得”等则由县级口弦传承人和建英、和梅英、友前妞等悉心指导,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韵味。
  当晚,“老姆登之夜”由小慧传习馆文艺队队长、非遗传承人兼民族服饰主理人李珍主持。她以“怒族千年生命记忆”为引,串联起《怒族迎宾曲》《劳作舞》等歌舞表演。实践队员随后加入到舞蹈学习中,从“腼腆”到“大方”,与传承人手牵手共舞,沉浸于民族文化氛围中。
  作为农文旅融合的代表性项目,“老姆登之夜”既强化了当地民族的文化认同,也加深了外界对怒江文化的认知,更让实践队员提升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图5实践队队长夏宗圣和樊十一进行访谈
  在“民族文化演艺空间”怒江小院,“拾遗云岭”实践队与90后傈僳族自媒体优质内容创作者樊十一展开深度对话。这位深耕短视频500余天、粉丝近2万的创作者,以镜头传播傈僳族非遗文化。
  因朋友说不清民族服饰纹样寓意而触动,樊十一开启非遗传播之路。500多天来,她通过傈僳语教学、节庆记录等内容,让数十万网友认识怒江,吸引26支青年团队到访支持。她用年轻化表达消解文化隔阂,带动年轻人关注非遗:从觉得民族服饰“老土”到主动学绣法,更有00后想学傈僳族民歌。其手工服饰上,流水纹象征怒江,围裙刺绣藏迁徙故事,承载着文化嘱托。
  实践队与樊十一共建西工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将携手让怒江文化传得更远。
  产业驱动,助农兴村
  6月27日至30日,西北工业大学“拾遗云岭,织梦怒江”实践队深入怒江腹地,走访“一缕阳坡”村、怒江福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及亚朵村赤洒底生态茶园等地,调研农旅融合与特色产业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图6乔大华带领实践队员参访阳坡村
  实践队首站来到泸水市“一缕阳坡”村。曾是“穷村”的阳坡村,因先锋书屋落地成为网红打卡地,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在泸水阳坡乡旅民宿乡村旅游发展专业合作社总经理乔大华带领下,实践队考察了民宿、餐厅等设施,并建议增设徒步路线和帐篷营地,助力吸引更多游客。
  
  图7福贡福果厂长张自杨为队员讲解自动化处理草果过程
  第二站,实践队探访怒江福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三条自主研发生产线,了解草果从精油提取到残渣再利用的全产业链流程。公司依托“平台公司+工厂+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就业,实践队建议通过校园直播带货、设计年轻化包装拓展市场,双方探讨校企合作可能。
  
  图8亚朵村茶厂厂长和靖钧带领队员体验采茶文化
  最后,实践队走进亚朵村的茶赤洒底茶园基地,体验采茶劳作,了解到上海亚朵集团通过打通100%茶叶销售渠道、推动“茶旅融合”,助力茶叶产业规模化发展。上海亚朵集团通过帮扶赤洒茶园基地,成功打通了全县及全村100%的茶叶销售渠道,切实增加了群众收入,极大地推动了赤洒底村茶叶产业迈向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同时,也为赤洒底“茶旅融合”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有力促进了农文旅深度融合。
  此次探访让实践队见证了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队员们表示将以青年智慧为怒江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和谐社区的推普活动架起沟通桥梁,到怒江州民族中学的宣讲点燃学子梦想;从老姆登村的非遗直播与篝火晚会激活文化传承,到与自媒体创作者樊十一共建实践基地拓宽传播路径;再到探访“一缕阳坡”村、福果产业公司、亚朵村的茶,为产业兴农献计献策——此次实践不仅是校地联动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与地方发展中的责任担当。未来,实践队将持续深化与怒江的合作,让青春力量持续赋能这片土地,共同书写怒江乡村振兴与文化繁荣的新篇章。
   
   
   
  文稿:张臣浩、叶懿洋、周蕾
  图片:王泽一、查笑阳、夏宗圣
  
    作者:叶懿洋、张臣浩、周蕾    来源:西北工业大学柔性电子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5-07-1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三下乡】梨香清韵 志愿护航——长青青开展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活动
  • “拾遗云岭”实践队怒江行:多维赋能书写担当,共绘发展新画卷
  • 院坝里的53年党龄:一堂扎根乡土的“红路”传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