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智绘云旅,心聆旅意】淮北师大三下乡调研团走进六安社区、校园与商圈调研AI旅游助手应用

  淮北师范大学“智绘云旅”团队三下乡走进六安解码AI旅游助手的民生需求与发展潜力

  作者:夏磊 摄影:付翱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级智能科学与技术团支部

  七月流火,暑气渐盛。为摸清AI旅游助手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现状与群众需求,7月20日至21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智绘云旅,心聆旅意”调研团一行7人,先后走进六安市东城都社区、六安中学周边及万达广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带着500份问卷,在与居民、学生、商户及游客的面对面交流中,收集关于AI旅游助手的认知反馈与功能期待,为技术优化与行业发展提供基层视角。

  社区深处:烟火气里的代际需求图谱

  7月20日清晨,东城都社区的便民服务站刚开门,调研团便带着问卷走进这片充满生活气息的社区。健身广场上,晨练的老人正甩着太极剑;长廊下,几位阿姨凑在一起择菜,聊着周末去哪遛孙辈——这些日常对话,恰好与调研主题不谋而合。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蹲在石凳旁帮老人读题,有的在公告栏旁向路过的居民介绍调研内容,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问卷上,字里行间都沾着烟火气。“姑娘,这AI旅游助手,是不是就是手机上能查景点的那个?”一位挎着菜篮的阿姨接过问卷,指着选项里的“行程规划”问道。当听到肯定答复后,她笑着说:“我家闺女总让我用,说能查公交、订门票,但我眼神不好,字太小看不清,还是觉得问邻居实在。”这番话道出了不少中老年人的共同困扰。调研中,代际差异如清晰的分水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都用过AI助手,从“周末周边游路线”到“亲子游餐厅推荐”,甚至“景区内智能导览”,都依赖其提供便利。一位年轻妈妈分享:“上次带娃去海洋馆,AI不仅规划了‘避开人流高峰’的参观路线,还推荐了附近适合儿童的卫生间,特别贴心。”而50岁以上的受访者中,超七成从未尝试,除了“操作复杂”,更担心“信息不准”——有位老人说:“前年听人说网上推荐的农家乐宰客,现在对这些‘机器说的话’总存个心眼。”社区工作人员也加入了讨论:“我们组织老人去红色景点参观,要是有个能‘说话’的AI助手,能提醒集合时间、讲讲解放军的故事,老人们肯定喜欢。”团队成员在笔记本上记下“语音交互强化”“适老化界面”等建议,想着问卷里那些“希望字体大一点”“步骤少一点”的笔迹,确实该让技术多接些“地气”。至上午10时,社区调研告一段落,回收的150余份问卷里,既有年轻人对“智能避峰”的点赞,也有长辈们对“简单实用”的期盼,这些带着温度的反馈,为调研注入了民生底色。

图1金安区东城都社区,调研团队了解居民对AI旅游助手的使用需求与建议。

  校园周边:青春视角的功能期待清单

  当日午后,六安中学周边的树荫下,三三两两的学生正分享暑假见闻。调研团成员递上问卷时,不少人看到“AI旅游助手”几个字便笑了——对他们而言,这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做研学计划时会先用AI搭个框架,但必须自己核对细节。”一位高二学生边填问卷边说,“上次它推荐的科技馆闭馆维修,还好出发前查了官网,不然就白跑了。”这话在学生群体中很有共鸣,不少人提到“信息时效性”是最大痛点,就像有人说的:“AI像个‘灵感库’,但得自己当‘质检员’。”尽管如此,年轻人对AI的期待依然热烈。他们希望AI能“更懂自己”:根据“喜欢历史还是自然”推荐景点,对比“公交、共享单车、打车”的性价比,甚至“模仿老师的语气讲景点故事”。

图2调研团队记录学生对AI旅游助手信息时效性的反馈,如末班车时间不准等问题

  问卷数据显示,超八成学生期待“个性化行程调整”——比如“突然下雨时,能自动换成室内景点”;近七成希望“能查学生证优惠”,毕竟“学生党预算有限”。一位准备参加高校夏令营的学生建议:“要是AI能结合研学主题推荐路线就好了,比如去南京,既能看中山陵,又能串起几所大学,还能算好时间不耽误讲座。”这样的创意,让团队看到了AI与教育融合的可能性。夕阳西下时,校园周边的调研结束,回收的140余份问卷里,满是年轻人对技术的鲜活想象——他们不满足于“能用”,更追求“好用、有趣、懂我”,正是技术迭代的青春坐标。

图3团队正在收集学生用AI规划商圈与景点联动路线的反馈。

  万达商圈:消费场景中的即时需求画像

  7月21日上午,六安万达广场人流如织。服装店的音乐、奶茶店的吆喝、亲子乐园的笑声交织在一起,这里既是市民购物休闲的场所,也是旅游消费的重要场景——不少外地游客会在此歇脚、用餐,再规划接下来的行程。调研团成员穿梭其中,向商户、顾客发放问卷,捕捉消费场景中对AI旅游助手的需求。

图4调研团队记录顾客对AI推荐“美食+短途游”组合的建议。

  “您逛街时,会用手机查附近有什么景点吗?”团队成员向一位拎着购物袋的女士问道。她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昨天刚到六安,就在商场里用AI查了‘晚上能去的夜市’,还真推荐了个本地人常去的地方,比导游说的实惠。”商圈调研呈现出鲜明的“即时性”特征:顾客们更关注“短时间、高效率”的信息——比如“商场到景区的打车时间”“附近性价比高的特色菜”“临时下雨时的室内景点”。一位商务旅客说:“开会间隙想逛个博物馆,AI能直接告诉我‘现在出发是否赶得上最后入场时间’‘看完后去哪吃最快’,就是最实用的功能。”商户们的需求则更偏向“联动”:一家特产店老板建议:“要是AI推荐景点时,能顺带提一句‘附近有正宗六安瓜片卖’,我们生意也能好点。”而亲子乐园的工作人员希望:“AI能结合‘带娃家庭’的行程,推荐‘游玩+休息’的组合,比如‘上午乐园玩2小时,下午去科技馆看4D电影’,家长们也省心。”调研中也有意外发现:不少顾客希望AI能“接地气”——比如“推荐商场周边的‘苍蝇馆子’”“提醒哪个路口的小吃摊最正宗”,这些“非网红”信息,反而比官方推荐更受欢迎。一位游客说:“旅游不就想尝尝当地人吃的东西吗?AI要是能‘懂’这个,就真成‘贴心人’了。”至下午3时,万达商圈的调研结束,170余份问卷里,藏着消费场景中最真实的需求:不追求花哨功能,只想要“及时、实用、贴地”的服务,这为AI旅游助手的场景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实践回响:让技术扎根生活,用数据服务民生

  两日调研,团队共回收有效问卷460份,纸张上的字迹有工整的,有潦草的,有老人颤巍巍写下的,也有学生画着笑脸符号的——每一份都承载着真实的声音。每晚的复盘会上,指导教师荆慧都会强调:“这些数据不只是数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需求翻译成技术能听懂的语言。”成员们也有不少感悟:“在社区看到老人对着手机叹气时,才明白‘技术进步’不该是少数人的特权”“学生们说‘AI要有趣’,提醒我们技术也该有‘温度’”“商圈里的商户希望‘联动推荐’,让我想到AI不该只做‘独行侠’,要学会‘串起’吃住行游购娱”。据悉,调研团后续将梳理分析数据,形成包含“不同场景功能需求清单”“技术优化建议”的调研报告,提交给六安市文旅部门与相关企业。团队还计划通过校园媒体分享调研故事,让更多人关注“AI+旅游”的普惠性发展——毕竟,好的技术,该让每个出行的人都能感受到便利与温暖。从社区的烟火气到校园的青春味,从商圈的热闹劲到团队的认真劲,这场调研不仅是一次数据收集,更是一次“让技术听懂民意”的尝试。正如团队负责人付翱所说:“智慧旅游,终究是‘人的旅游’,我们希望通过调研,让AI助手不只是‘智能’,更能‘贴心’,真正成为大家出行时的‘好帮手’。”

图5团队制作部分的宣传单

    作者: 作者:夏磊 摄影:付翱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7-2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常州工学院“北斗星”团队走进常州梳篦博物馆 探寻非遗传承密码
  • 山东理工大学 “绘美逐梦.涂鸦绘梦” 服务队:漆扇寄情,美育之光
  • 暑期实践进行时|西理安澜小队出击!用科技守护黄河安澜
  •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青春踏歌寻丝弦 数智赋能谱新篇
  •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南疆兵团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
  • 青衿行处菜乡新 ——经济管理学院云蔬兴邦青年行社会实践队解码寿
  • 科技走进牧区一线,助力养殖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