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青春踏歌寻丝弦 数智赋能谱新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智启非遗薪火,数赋湘邮风华”“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湖南常德,深度探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德丝弦。
  青衿传韵,弦叩千年醒新薪
  常德丝弦源于明代,是流行于常德市及周边的一种非常优美、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曲艺形式,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践团首站探访武陵区文化馆,与非遗国家级传承人谌晓辉老师面对面交流,同学们热情踊跃,谌老师倾囊相授。访谈结束后成员们对“常德丝弦”的起源、兴衰以及文化困境、创新探索等有了基本了解,谌老师更是现场进行了“说”、“唱”、“演”的教学,同学们从学习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如此,团队还有幸观看了几场由非遗青年传承人张兰、丝弦创作人李婷婷等老师们对常德丝弦的精彩演绎,这更加坚定了成员们想要肩负起传承、保护和宣传非遗文化的使命。
  数启灵境,千屏共振武陵弦
  为研究非遗活态新模式,团队走进常德市文化馆的非遗展厅,一幅幅瑰丽多彩的非遗画卷徐徐展开:传统曲艺余音绕梁、民间文学口耳传唱。经过了解得知这么好的东西其实面临走出常德后广传度不高的现状,因此团队成员提出,作为通信人是否可以将数字化赋能传统非遗,将这份穿越时空的非遗之美继续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构建新的传奇,让更多人能在非遗艺术感染下,理解非遗,爱上非遗。于是团队联系非遗馆与武陵区文化馆收集了一些一手资料,准备带回校园,运用专业所学建立AI丝弦数字人创演等方式进行数字化赋能,将传统与现代融合。
  新声破茧,湘邮弦歌满城湘
  为继续探索非遗文化的创新表达,以创新诠释传统魅力,同学们在谌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完成一些简单的丝弦词曲改编创作。结合本校特色创作《湘邮是个好地方》等相关作品,并在常德与长沙各个标志性地区广为宣传,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弦歌不辍,文脉流芳。此次常德之行,不仅是邮电学子一次文化寻根,更是一场青春接力,接下来团队将继续深化对“常德丝弦文化”的调研成果,以青春创意赋能传统文化,让“常德丝弦”文化从民间实展走入数字世界,让更多人看到、理解并喜爱这项古老而生动的艺术瑰宝。
    作者:谢文东、张家诺    来源: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2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青春踏歌寻丝弦 数智赋能谱新篇
  •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开展“南疆兵团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
  • 青衿行处菜乡新 ——经济管理学院云蔬兴邦青年行社会实践队解码寿
  • 科技走进牧区一线,助力养殖高效发展
  • 科技赋能乡村养殖,知识照亮致富道路
  • 青春三下乡|聚焦城市生态补水路径,探寻流域水质改善机制 ———
  • “农”“电”融合的乡村振兴路径探索 ——经济管理学院云蔬兴邦青
  • 寓教于乐伴成长——河图之“Mg”实践团赴黄家铺社区开展微生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