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在延安,这个实践队用数字孪生让非遗“潮”进思政课堂!

  
  7月7日至9日,"数媒融教非遗新承"社会实践队走进革命圣地延安,开展了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考察与红色精神学习交流活动。这支充满青春活力的团队通过扎实调研、深度对话和创新实践,为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承和思政教育融合探索出新路径。
  火车上的移动课堂:问卷揭示非遗传承新需求
  在前往延安的火车上,实践队展开了“数字非遗小课堂”宣讲活动,并发放370余份"非遗数字化认知度及思政教育融合"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83%的受访者支持用数字化形式传播非遗,76%的受访者认为非遗应融入思政课堂,但"资源分散"和"形式单一"成为当前主要瓶颈。这一发现为后续实践提供了明确方向,也让队员们更明确实践目标:用数字技术让非遗成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
  一剪一纸刻春秋:非遗大师的思政公开课
  在陕西省安塞剪纸非遗传承人余泽玲、陈海莉的工作室里,队员们不仅学习体验了安塞剪纸技艺,更深入挖掘了非遗背后的精神价值。剪纸作品《延安精神》系列以巍巍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圣地为题材,传递着浓浓的革命精神,《农耕图》则传递着勤劳质朴的中华美德。实践队员提出用AR技术让剪纸"动起来"的创新方案,并帮助传承人建立数字化档案。
  次日实践队拜访安塞腰鼓国家级传承人谭海则,激情的腰鼓表演让队员们热血沸腾,队员们提出通过制作腰鼓数字化互动教学课程,让这项充满集体主义与革命拼搏精神的非遗技艺得到更广泛传播。“腰鼓的气势,就是陕北人不服输的劲头,和革命年代的拼劲一脉相承”谭老师说到。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其中奋斗力量,备受鼓舞。
  让文物"开口说话":XR空间建模激活革命记忆
  调研期间,团队与延安博物馆、安塞文化艺术馆达成合作协议,未来将联合开发"非遗数字展厅",利用XR空间建模技术保存珍贵文物。在安塞文化艺术馆,队员们系统梳理了剪纸、农民画等展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为开发"非遗思政课程包"积累素材。实践队与延安博物馆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未来将与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文创产品研发、博物馆讲解服务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合作。
  延安鲁艺新盟约:打造非遗数字教育"生态圈"
  7月9日上午,实践队赴延安大学鲁艺学院进行座谈交流,鲁艺学院副院长李辉、设计系郭晨园等师生参加座谈。实践队对近年来的成果进行汇报,提出的"非遗+数字+思政"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获得高度认可,鲁艺副院长李辉说到:“陕西省特别是延安地区有着丰富的非遗文化,每种文化都展现其相应的特质,希望这些都能通过数字技术走进课堂。”双方签署协议共建"美育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计划联合开发非遗数字化课程,走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堂。
  此次延安之行,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通过数字媒体让剪纸里的红色记忆“动起来”,让腰鼓中的奋斗精神“活起来”,让年轻一代在传承中厚植家国情怀。实践队将以此次调研为起点,让非遗数字化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下、技艺与精神的桥梁,做非遗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先行者。
    作者:西安理工大学“数媒融教 非遗新承”社会实践队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数媒融教 非遗新承”社会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7-2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在延安,这个实践队用数字孪生让非遗“潮”进思政课堂!
  • 银龄智援实践团协同人文学院开展雅达养老艺术服务实践
  • 青春护文脉,数字焕文明—黑龙江东方学院龙的传人志愿服务队开展
  • 坚守生态农业:福建农林大学“绿脉振兴”实践队探访新农人阿土的
  • 皖南土鸡遇“新质生产力”:池州学院实践团助力振兴
  • 塔里木大学胡杨学子实践行:“‘艾’不沉默,禁毒有声”教育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