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贯彻“以知促行、以行求知,赋能乡村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山东理工大学“Mg – 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25日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院上村,开展“智趣融童心,薪火润少年”主题夏令营活动日。实践团以石油工业为教学主线,通过科学实验、精神讲堂、书信实践等模块,为乡村儿童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
科学实验启智,“人造雪花”点燃科学梦
在趣味实验环节,实践团成员王彤彤、魏宇鑫利用吸水树脂与水等材料,现场演示"人造雪花"实验。讲师王彤彤以"雪的构成与形成"为切入点,通过互动提问活跃课堂氛围,并解析高分子吸水材料的科学原理。当试剂注入容器,白色絮状物迅速膨胀蔓延,模拟出雪花形态。实验采用"讲解+演示"双模态教学,直观呈现物质形态变化过程,引发学生持续追问与动手尝试。实验环节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更是播下了探索科学奥秘的种子。
图为“人造雪花”课堂王彤彤在实验演示 山东理工大学魏宇鑫提供
红色精神铸魂,石油故事厚植家国情
红色石油精神走进乡村课堂,实践团讲师曹孟肖、孙铭悦以石油工业发展史为主题,系统讲解"6907‘战天斗地·惟实励新’"与"齐鲁石化‘塔林丹心·能源报国’"两大精神。课程通过工程师刘长厚事迹讲述、企业创业影像展播等形式,呈现石油工人攻坚历程。将“苦干实干”、“三老四严”、 “能源报国”等石油精神的核心内涵传递给了在场的青少年,引导学生理解能源安全与国家发展的关联。
图为孙铭悦在讲课 山东理工大学魏宇鑫提供
尺素传情承志,稚嫩笔迹致敬奉献者
青少年执笔致信,致敬石油工人奉献。在实践团讲师范子龙、吴伟杰的组织下,夏令营学生开展“致石油工人的一封信”主题活动,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讲师吴伟杰现场教授书信格式规范,并介绍石油工人在戈壁勘探、深海钻井等场景的工作实况。学生根据课程所学撰写信件,内容涉及对能源重要性的认知及对奉献精神的感悟。活动尾声,师生共同封装信件,完成情感实践教育闭环。
图为老师跟同学一起装书信的场景 山东理工大学魏宇鑫提供
科学探趣眸中漾,精神传承心底植。“Mg – 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后续将持续跟踪课程效果,优化教学模型。注重科学家精神与劳动精神的融合培育,为乡村素质教育提供创新范式。利用可触可感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将石油工业知识转化为具象认知。
图为课堂上同学们听课和场景 山东理工大学魏宇鑫提供
作者:杨丽萍 范子龙
来源“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