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皖西学院:星光漫野处,初心向乡行

7月1日至5日,皖西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星光毛坦,鹭语心愿”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镇东山笋野生茶,一行8人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开展为期5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协助当地社区进行乡村容貌改善与美丽乡村建设,以当地特色茶文化、东山笋野生茶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墙面彩绘美化乡村环境、深度研学挖掘茶乡底蕴、政企座谈共话旅游发展,协助当地社区进行乡村容貌改善与美丽乡村建设。用青年实践助力当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建设,累计完成墙面彩绘10处,形成调研记录1w余字,相关实践成果获毛坦厂镇当地政府肯定。
以彩绘为媒:让茶笋文化“绘”入乡村肌理
  实践团抵达后首先开展为期2天的实地调研,通过走访村政府,与村民座谈等方式,梳理出当地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东山笋野生茶,因“云雾滋养,回味悠长”,独具风味,在当地享有盛名。东山笋野生茶不仅是村民赖以生存的产业,更是毛坦厂镇“生态与产业共生”的典型代表。基于此,实践团确定“茶笋共绘振兴图”的创作主题,设计形象鲜明的东山笋野生茶特色图章,分为3个小组分别负责变电箱、电线杆、污水井盖及马路;与农户家连接处的彩绘创作。
  7月1日,在东石笋村党群服务中心旁的变电箱彩绘现场,队员们正围着设计图讨论细节。“茶芽的颜色要再调浅一点,参考村民说的‘带点鹅黄才是头拨春茶’”“笋根处加几株青苔吧,符合东山笋生长在湿润山岩的特点”,有美术专业的队员黄彩微负责修改调色盘,队员陈文博记录村民建议。为保证画面既贴合实际又富有艺术感,队员们每天提前1小时到茶园观察茶芽形态,傍晚跟着东山村妇联主席高菊香记录东山笋的生长环境,最终将“落霞与孤鹜齐飞,茶林共长天一色”“茶农挎篮”“丰收的茶园”等场景融入10处彩绘作品中。图片一
  7月2日,毛坦厂镇东石笋村村民李阿姨路过刚完成彩绘的村口路段时,驻足向实践团成员竖起了大拇指。“这电线杆上的茶叶画得真传神,跟咱后山清明前采的野茶一个样!”作为实践团落地的首个项目,带领留守儿童一起墙绘,墙面彩绘活动以“看得见的文化”为核心,将乡村振兴理念与本土特色深度融合。
  截至7月3日,实践团完成的彩绘覆盖东石笋村、八角塘社区2个主要片区,涵盖交通节点、村民活动广场等重点区域。东山笋党支部书记汪昌华表示:“这些彩绘不仅让村里的设施‘穿’上了新衣裳,更把咱毛坦厂的茶笋文化‘画’到了村民眼前,不少孩子路过时会指着画问家长‘这是不是爷爷采的笋’,东山笋野生茶文化传承就这样自然发生了。”图片二
以茶园为课:在茶香里读懂“一叶兴乡”。
  7月3日上午,东石笋村茶园中心里,有着40年种茶经验的老茶农张福生向践团成员示范采茶手法,“采茶要捏紧芽尖轻轻提,不能用指甲掐,不然茶汁流失,炒出来就少了清香味。”实践团成员示范采茶手法,队员们认真模仿。当天,实践团开启“茶园研学日”活动,通过“体验+访谈+记录”的方式,系统挖掘当地茶文化底蕴。在300亩生态茶园里,队员们分步骤完成实践:上午跟着茶农学习“一芽一叶”采摘标准,了解东山野生茶“喜阴湿、耐贫瘠”的生长特性;午后听东山笋乡村扶贫专干陆银银和村民陈忠义讲述茶叶产业变迁:“上世纪90年代,咱这茶要靠人力背到30公里外的镇上卖;2015年修通产业路后,收购商直接开车到茶园;现在年轻人回来搞直播,一片茶叶能卖向全国。”为让茶文化“活起来”,实践团还协助当地整理东山笋野生茶资料,拍摄宣传短视频3条,记录采茶、炒茶、品茶等场景。“以前觉得炒茶就是体力活,没想到里面有这么多门道。”队员陈文博在实践日志里写道,“茶农说‘炒茶要守着火候,就像做产业要懂坚持’,这大概就是茶文化里的振兴智慧。”
  研学期间,实践团还走访了5户茶农家庭,记录下“野生茶保护”“茶叶包装升级”等实际需求,为后续助力产业发展收集第一手资料。图片三
以座谈为桥:青年智慧助力“茶旅融合”
  7月4日,毛坦厂镇东山笋茶叶中心里,实践团与乡村振兴办等部门负责人围绕“茶旅融合发展”展开座谈。实践团结合4天调研成果,提出针对性建议,现场气氛热烈。座谈会上,实践团首先汇报调研发现:当地现有旅游资源以茶园观光、茶叶售卖为主,存在“体验项目少、停留时间短、文创产品单一”等问题;而新完成的彩绘作品已吸引村民自发拍照传播,具备“打卡引流”潜力。基于此,实践团提出若干方案:打造“茶笋文化研学线”:串联彩绘打卡点、生态茶园、老茶厂,设计“采茶体验+笋艺制作+彩绘DIY”一日游路线,配套编写《茶笋文化手册》作为研学教材;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将东山笋、野生茶元素融入文具、食品包装,如推出“茶芽造型书签”“笋形茶叶罐”,结合村民手作笋干、茶叶打造“毛坦伴手礼”;联动周边资源:协调茶园与镇上民宿、餐馆合作,推出“采茶+民宿住宿+农家宴”套餐,通过“消费券抵扣”等方式提高游客复购率。“年轻人的建议很有启发,特别是‘彩绘+研学’的思路,把现有资源盘活了,成本低、易落地。”毛坦厂镇便民服务中心黄成兰主任当场表示,将联合实践团整理方案,对接当地旅游合作社推进试点。图片四
  
7月5日实践团返程前,队员们再次来到东石笋村彩绘点,看到有本地居民围观拍照发短视频,热情介绍“画里的茶就是我们家种的”。“从用画笔装点乡村,到用脚步丈量土地,再用思考连接需求,我们终于明白‘三下乡’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和乡村双向成长。”实践团指导老师卞贤维说。乡村振兴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无数双手一起握住茶芽的力量,是“明年还来”的约定里,藏着的对更好生活的共同向往。图片五

  据悉,皖西学院“星光毛坦,鹭语心愿”暑期实践团后续将持续跟踪当地茶旅项目进展,发动校内专业力量协助完善文创设计、研学课程等内容,让青春力量持续赋能毛坦厂镇的乡村振兴之路。
  (通讯员陈文博)
    作者:陈文博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7-2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青春三下乡|南北纵贯识水工重任,青春问道探复兴之路 ————河
  • 精心筑就“茶博士”,智慧助力产业兴
  • 精心筑就“茶博士”,智慧助力产业兴
  • 为助力制茶产业发展,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为青岛市即墨区瑞草园开发“茶博士”智能农业小程序。该程序聚焦茶园管理痛点,
  • 07-29 关注:0
  • 广工学子深入石龙古镇:用3D建模“解码”百年醒狮非遗技艺
  • “乡野蒲公英”三下乡:以爱为舟
  • “乡野蒲公英”三下乡:以爱为舟
  • “乡野蒲公英”三下乡实践队深入乡村,锚定乡村振兴与教育帮扶核心目标,开展“爱心暑托”公益性假期托管活动,为乡村儿童打造多元课程
  • 07-29 关注: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