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南京7月30日电)(通讯员 张梦圆 张亚轩)7月15日,为满足城乡困境青少年、新业态就业群体子女等暑期看护需求,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雨花赛虹桥社区志愿服务团队通过“思想引导+课业辅导+文化传承”多维活动,为孩子们搭建安全成长的暑期港湾,助力培养自立自强品格与文化自信,让“爱心暑托班”南师班迎来融合课业辅导与非遗体验的充实一日。
上午:课业辅导解疑难,心理疏导润心田
晨光中,教室书声琅琅。在市教育局专业教师的引领下,志愿者们化身“学业伙伴”,为孩子们提供个性化课业辅导。数学题前蹙眉思索的身影旁,志愿者耐心拆解步骤;作文本上未完成的句子旁,轻柔的启发让灵感流淌。“哥哥,这道题我不懂……”一名小朋友指着练习册轻声提问。志愿者俯下身,用生活实例类比抽象概念,孩子眼中的困惑逐渐化为豁然开朗的笑意。

(图为志愿者为小朋友解惑 张亚轩摄)
下午:扭扭棒巧编竹扇,非遗技艺薪火传
午后课堂变身非遗工坊。我们的志愿者化身“南京非遗传承人”,给同学们带来“扭扭棒仿竹编扇”技艺体验。她手持彩色的扭扭棒示范:“竹编讲究经纬交错,心要静,手要稳。今天我们化繁为简,用扭扭棒感受传统智慧。”孩子们屏息凝神,模仿老师将扭扭棒纵向固定为“经线”,再灵巧地横向穿插编织“纬线”。起初,扭结、松垮困扰着不少小手,在志愿者们手把手指导下,生疏的动作逐渐流畅。红色与金色的扭扭棒交织成菱格纹,翠绿色勾出竹叶轮廓——一把把迷你竹扇在指尖绽放。“看!我的扇子像好不好看?”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编织的竹扇。活动中,志愿者老师娓娓道来竹扇“清风徐来”的文人雅趣,让孩子们在动手间体味“以竹喻节”的文化内涵。


(图为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张亚轩摄)
爱心托举成长,文化点亮未来
“以前暑假总一个人在家写作业,现在有老师教,还能做漂亮扇子!”一位参与的孩子笑着展示手中的作品。志愿者小王感慨:“看着他们从羞怯到主动分享,从依赖到独立完成作品,这正是暑托班的意义所在。”“爱心暑托班”通过精准服务破解“看护难”,更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课业提升、心理关怀与文化传承编织成暑期成长图谱。当非遗竹扇的清风吹散暑热,爱的种子已在心田生根。项目将持续整合高校、政府与社会资源,守护更多孩子的多彩暑假,让困境不再阻隔成长,让传统照亮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