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聚焦石板古韵,探寻“豆”焕新生

聚焦石板古韵,探寻“豆”焕新生

(谢国莹/文 郝慕侨 贾为天 衡明锐 陈乐 钟方鑫/图)
—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园林学院赴洛南县古民居调研队——
        为深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创新融合,2025年7月20日至30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赴洛南县古民居调研队一行10人,深入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石坡镇金鞍村鞑子梁及白川社区豆腐街区,开展了为期十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非遗活化驱动下对洛南鞑子梁豆腐文化植入石板房保护的研究”为主题,通过实地测绘、深度访谈、产业调研等方式,探寻以地方特色豆腐产业激活国家级濒危文化遗产鞑子梁石板房保护的新模式。

调研团成员合照

Part 1 沿历史脉络,直面石板房保护困境


        被誉为“洛南原始民居活化石”的鞑子梁石板房建筑群,拥有近700年历史,现存58座、158间全石板构筑的房屋。2017年入选陕西省传统村落。然而,实践团在7月25日的实地考察中看到的景象令人忧心。张家大院、杨家大院等核心院落坍塌严重,附属的牛棚、猪圈损毁率极高,岁月的侵蚀与缺乏维护让这片珍贵的文化遗产岌岌可危。
       “山上这些石板房年久失修,很多都垮掉了。现在山上也不住人了。”一位山上的游客向队员描述道。团队成员通过访谈山下村民和司机了解到,大约十年前,由于山上“缺水缺电,交通不便利”,政府实施了生态搬迁,原住民几乎全部迁至山下的金鞍村安置点,并获得相应补贴。目前山上仅剩零星放养的牛只,以及极其稀少的季节性返村农户。
石板房现状
 
      “目前在世的(真正了解鞑子梁历史的)就只有2位老婆婆了,有位当时的主要负责人刘长锁,两年前也去世了。”一位熟悉情况的司机师傅透露。人才的断层与知识的流失,使得石板房传统建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巨大挑战。一位山下村民坦言:“山上现在是水、电都有的,主要就是交通,需要修路...还有就是...农民种的菜,经常会被野猪给吃掉,这样一来维持生活的基本收入都没法保证。” 他同时提到,去年七八月份洪水冲毁了上山道路,导致游客量锐减,“一天也就顶多十几个人会上山”,进一步制约了保护工作的开展。
Part 2 品豆腐醇香,洞悉非遗产业蓬勃活力
 

       与鞑子梁的沉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洛南豆腐产业的蓬勃发展。7月26日,调研队走进白川社区豆腐文化一条街,亲身感受这一“洛南五宝”之一的魅力。通过与多家豆腐作坊、餐饮店主的深入交流,队员们了解到洛南豆腐凭借其细腻口感(得益于优质水源)和传统工艺(如酸浆点卤),已成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年产值突破19亿元。
        “卖得最好的肯定还是豆腐嘛。那像豆浆就是吃早饭的时候人都喜欢喝上一杯...”一位白川社区居民告诉队员。在砂锅豆腐店,店主分享了经营心得:“像砂锅豆腐这种就是比较传统也比较经典的做法,就会有人冲着这种老味道来。” 虽然他们也创新推出了冰镇豆咖、茉莉豆浆等饮品,但店主坦言:“那还是砂锅豆腐更受欢迎,毕竟历史比较悠久了,名气也更大一些。” 这印证了传统根基的深厚吸引力。

白川社区豆腐文化一条街的豆腐
 
       队员们也注意到产业发展的新动态与挑战。一方面,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成为主流,效率提升的同时,传统石磨工艺有所式微,“专门做豆腐的人也少了”。另一方面,各店铺在产品上注重差异化经营,“各家的特色也不一样,有的卖砂锅豆腐、有的卖豆花,各有各的受众”。节假日会举办豆腐制作体验活动吸引游客,但常态化体验项目尚显不足。
Part 3 探融合新径,以“豆”为媒激活“石”光

      面对鞑子梁石板房保护的严峻形势与洛南豆腐产业的蓬勃活力,调研队提出了核心构想:将豆腐非遗文化“植入”石板房实体空间,探索“以豆养石、以石彰豆”的共生发展模式。
     “我们现在有一个想法...想让豆腐文化植入石板房保护,吸引更多的游客,同时可以用豆腐制作所得的收入来资助石板房修护,您觉得可行吗?”队员们在访谈中向村民征询意见。村民普遍认为“这个想法是好的”,但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关键制约:“客流量太少了”,“需要更多的宣传”以及亟待解决的道路等基础设施问题。
      基于调研,团队初步构想:在保存相对完好的石板房院落内,复原传统“石磨豆坊”场景,由非遗传承人或返乡村民现场展示古法豆腐制作技艺;利用石板房独特的温湿度环境,探索传统豆腐干等衍生产品的古法发酵;开发集豆腐制作体验、豆腐美食品鉴、石板房文化探秘于一体的深度文旅路线;将豆腐工坊的部分营收专项用于支持石板房的持续性修缮与维护;拍摄匠人在石板房老灶煮豆浆等短视频,强化“石与豆”的文化联结和网络传播。
调研队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并研讨初步方案

    “洛南是华夏汉字故里,文化底蕴深厚。鞑子梁石板房和豆腐技艺都是这片土地上珍贵的文化基因。”团队负责人郝慕侨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研,找到两者相互赋能的可能性,让沉寂的石板房因为飘香的豆腐而焕发新生,也让传统的豆腐文化在古老的石板空间里得到更深层次的传承与体验。”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学院赴洛南县古民居调研队的探索,不仅是对濒危文化遗产保护路径的创新思考,更是青年学子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石与豆的故事,期待在保护与活化中续写新的篇章。
    来源:谢国莹/文 郝慕侨 贾为天 衡明锐 陈乐 钟方鑫/图 风景园林艺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3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聚焦石板古韵,探寻“豆”焕新生
  • 聚焦石板古韵,探寻“豆”焕新生
  • 为探索非遗活化背景下传统建筑保护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林学院赴洛南县古民居调研队走进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
  • 07-31 关注:0
  • 三下乡 | 青春赴基层,实践绽芳华(枣庄篇)探寻石榴木雕非遗实践
  • 青春力量汇聚茶乡热土 多元实践擘画振兴蓝图
  • 阳光暖童心实践队暑期三下乡活动多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