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青苗筑梦”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赴泉州市安溪县大宝峰茶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讯员:曾思怡)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号召,2025年6月29日清晨,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青苗筑梦"暑期实践队的队员们背着茶篓,踏着晨露走进这片郁郁葱葱的大宝峰茶园,一场以"探秘茶产业,传承茶文化"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就此展开。通过采茶体验、制茶工艺学习、茶艺展示及产业访谈等多元环节,队员们得以近距离触摸茶叶从鲜叶到成品的全生命周期,深度感知安溪乌龙茶背后的文化底蕴与产业活力。
  
  安溪作为中国乌龙茶(铁观音)的核心产区,其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孕育了优质茶叶的生长根基。大宝峰茶园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海拔适中、云雾缭绕,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天然的"温床"。实践队抵达茶园时,茶农们早已在茶树间忙碌,翠绿的茶丛间不时传来清脆的交谈声。
  
  "采摘铁观音讲究'一芽二叶',要选叶片舒展、色泽鲜绿的嫩芽,这样的鲜叶制成的茶叶香气更醇厚。"茶园资深茶农陈阿婆手持茶篓,向队员们示范采摘手法。她的指尖在茶丛间灵活穿梭,轻轻一提,带着绒毛的嫩芽便落入篓中。队员们纷纷效仿,起初动作略显笨拙,要么采摘的叶片过老,要么不慎带起过多茶梗。"别急,手指要捏住芽头下方,手腕轻轻用力,既要保证芽叶完整,又不能损伤茶树。"陈阿婆耐心指导着围在身边的队员。
  
  图为实践队员在大宝峰茶园体验采茶 赵云翔 供图
  
  来自实践队的林同学在尝试半小时后,额头已渗出细汗,他看着茶篓中为数不多的鲜叶笑道:"原以为采茶是件轻松的事,没想到每一片茶叶都需要这样精细的操作。这才明白超市里的茶叶为何如此珍贵。"两个小时的采茶体验中,队员们逐渐掌握要领,茶篓里的鲜叶慢慢堆积起来。阳光透过枝叶洒在他们沾满泥土的手上,也照亮了茶丛间偶尔停歇的蝴蝶——这片茶园的生机,在指尖与嫩芽的触碰中愈发鲜活。
  
  实践活动的午后,队员们与大宝峰茶园负责人谢经理围坐于茶席旁,泡上一壶刚制成的铁观音,在袅袅茶香中展开深入访谈。"大宝峰茶园从1986年的几亩茶山,发展到如今500多亩的规模,靠的就是'守正创新'四个字。"谢经理捧着茶杯,向队员们讲述茶园的变迁,"最初我们只做传统铁观音,后来发现年轻消费者更偏爱清香型茶叶,便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调整发酵程度,研发出了新的品种。"
  
  对于产业可持续发展,谢经理介绍道:"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推有机种植,不用化学农药,而是采用生物防治和有机肥。虽然成本提高了,但茶叶品质更有保障,也能保护这片山的生态。"他还提到,茶园正在打造"茶文化研学基地",每年接待上万名学生和游客,通过采茶体验、茶艺教学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安溪茶的故事。
  
  活动的最后环节,队员们在茶艺师苏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传统茶艺。茶席上,盖碗、公道杯、品茗杯整齐排列,苏老师身着素雅茶服,动作行云流水。"冲泡铁观音要用100℃的沸水,第一泡是洗茶,唤醒茶叶;第二泡才能品其真味。"她提起水壶,水流呈弧线注入盖碗,盖碗边缘泛起细密的泡沫。"注水时要'高冲低斟',高冲能让茶叶充分翻滚,低斟可避免香气散失。"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泡茶过程 赵云翔 供图
  
  队员们分组进行实操,看似简单的注水、出汤,实则暗藏玄机。有的同学因水温控制不当,茶叶香气未能完全释放;有的则因出汤速度太慢,茶汤过浓发苦。"茶艺讲究'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动作背后是对茶叶的理解。"苏老师逐一纠正大家的手法,"比如握盖碗的力度,既要稳住碗身,又不能过于用力,就像对待朋友一样,既要真诚,又要留有余地。"
  
  当第一杯亲手冲泡的茶汤入口,队员们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这和平时喝的茶叶味道完全不同,既有兰花香,又带着一丝回甘。"实践队的赵同学细细品味着,"原来茶艺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
  
  图为实践队员在大宝枫茶园的合照 赵云翔 供图
  
  夕阳西下时,实践队的队员们带着亲手制作的茶叶踏上归途。茶篓里的鲜叶已变成包装袋中的干茶,指尖的泥土已被洗净,但茶园的清香、师傅的话语、茶汤的滋味,却深深留在了每个人的记忆里。此次安溪之行,队员们不仅见证了一片茶叶的"成长之旅",更触摸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根脉——在安溪,茶从来不是简单的饮品,而是自然的馈赠、匠心的凝聚,更是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
    来源:曾思怡
    发布时间:2025-08-0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青苗筑梦”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赴泉州市安溪县大宝峰茶园开展社会
  • “青苗筑梦”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赴泉州市安溪县经兜村开展社会实践
  • 青春推普助“护苗” :威海职业学院”青为“志愿服务队在贵州小坡
  • 生成式人工智能(ATGC)对学生群体的影响:一项基于武汉市高校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