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探查工业废水处理,践行绿色环保之路

7月3日9时,巢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碧水清渣队”在指导老师、队长带领下抵达马鞍山和县污水处理厂,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实地调研。团队聚焦城镇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与资源化利用路径,通过现场取样、工艺拆解、工人访谈等方式,为巢湖水环境治理采集第一手数据。   

  “进水口化学需氧量230毫克每升,氨氮22毫克每升,已经接近设计上限。”站在粗格栅前,厂长指着实时监测屏幕向队员介绍。螺旋除渣机缓缓转动,捞出的塑料袋、树枝被传送带集中打包。队长戴上一次性手套,用镊子夹取一块布料残渣放入塑封袋,“这是后续显微分析的重要样本”。

图为队长和带队老师在调节池采集水样
 沿巡检通道向内,曝气池翻涌着乳白色泡沫。技术员把溶解氧测定仪探头伸入池内,数值稳定在2.4毫克每升。“微生物吃污染物就像人吃饭,氧气是筷子。”用通俗比喻解释活性污泥法的核心逻辑。队员在记录本上画出曝气头分布图,并标注“需复核氧转移效率”的疑问。
 生物处理区是整个工艺的核心环节。队员们看到,巨大的氧化沟中污水正在循环流动,水面泛起密集的气泡。“我们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通过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厂长解释道。队员们认真记录各项运行参数,不时向工作人员请教技术细节。

图2为队员在生物池采集水样
在深度处理车间,队员们对紫外线消毒设备产生浓厚兴趣。技术员现场演示了设备操作:“紫外线能有效杀灭水中病原微生物,相比传统的氯消毒更环保安全。”实践队员拿出提前准备的取样瓶,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采集了进出水样品,准备带回实验室进行对比分析。
实验室里,队员用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测定出水总氮,读数12.8毫克每升引发讨论。队长追问:“反硝化滤池碳源投加比例是多少?”技术员翻开值班日志:“目前按C/N比4:1投加乙酸钠,但低温期效果打折。”带队老师当即提出:“巢湖学院正在做纤维素类碳源小试,有兴趣可以联合申报课题。”

图3为队员在化验室比对进出水指标
调研期间,队员们还走访了周边社区居民。在社区,65岁的李大爷告诉队员:“以前这条河又黑又臭,现在经过处理的水排进来,环境改善很多。”通过问卷调查,队员们收集了50份居民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反馈意见。
“这次实地调研让我们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队长表示,“特别是看到污水处理前后水质指标的显著变化,更坚定了我们学好专业的决心。”指导老师指出,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学生们对环保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有了更清晰认识。

图4为全体实践队员合影留念
    来源:巢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赴和县“碧水清渣”工业排放治理检测团队
    发布时间:2025-08-0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探查工业废水处理,践行绿色环保之路
  • 7月3日9时,巢湖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碧水清渣队”在指导老师、队长带领下抵达马鞍山和县污水处理厂,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
  • 08-02 关注:0
  • 常州工学院:镜头里的农耕传承
  • 今夏,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9名学生组成“执犁耕文脉,踏野赋乡兴”实践队,回到家乡行政村,用镜头记录农耕文化。
  • 08-02 关注:13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