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月18日春节前夕的视频连线中,对基层干部群众的关怀尤为深切,他强调: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鼓励大家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一起迈向共同富裕,生活越过越红火。为响应这一号召,2025年7月16日至17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万”“项”更新齐振兴实践团走进万州区白羊镇,深入调研白羊镇柠檬基地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蓝图,积极贡献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白羊镇柠檬产业:政府领导擎画柠檬发展蓝图
白羊镇坐落于重庆万州东部,凭借年占全国85%的青柠产量,当之无愧享有“中国青柠檬第一镇”的美誉。这份荣誉的背后,离不开三重坚实支撑:其一,得益于当地独特的气候禀赋,白羊镇产出的青柠不仅品质上乘,更实现了产量丰沛稳定;其二,当地政府整合1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资源,牵头成立2家强村公司,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激活农村集体资金与闲置资产,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其三,党建引领为产业护航——政府专门设立柠檬产业发展办公室,引导农户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的集群发展,村镇干部与党员更率先投身产业一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今,蓬勃发展的柠檬产业不仅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繁荣的“引擎”,更让白羊镇跻身重庆乃至全国农业特色小镇的标杆之列。
7月16日,实践团成员抵达白羊镇人民政府,与政府领导班子开展座谈会,相互交流沟通了整体实施方案与计划。交谈中白羊镇党委副书记郑书记、刘副镇长共同强调在后续工作中需重点围绕“中国青柠檬第一镇、成立联合党委、两家强村公司”三个大方面开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政府领导班子开展座谈会 “万”“项”更新齐振兴实践团摄
产业链视角:看小柠檬如何撬动大产业
实践团成员跟随村镇建设服务中心魏主任,走进了一片绿意盎然的柠檬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柠檬树枝头挂满饱满果实,在阳光下透着清新光泽。成员们现场聆听了科学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技术要点讲解,穿梭于果园间拍摄宣传素材,仔细观察果实生长状态,不时向农户询问生态种植模式,对“从枝头到舌尖”的全链条安全管控体系有了更直观清晰的认识。
图为刘副镇长为实践团成员介绍白羊镇柠檬的发展史“万”“项”更新齐振兴实践团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种植农户实地了解柠檬的生态种植模式 “万”“项”更新齐振兴实践团摄
7月17日,实践团的脚步延伸至充满清香的柠檬产业链一线。首站探访的柠檬冻库内,低温环境正为八月即将迎来的采摘季做足准备。魏主任细致讲解了柠檬从采摘后预冷、分级筛选到冷链保鲜的全流程,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如何为鲜果“保鲜锁营养”。随后走进的包装套袋库中,自动化流水线格外引人注目——从果实筛选、套袋防护到贴标封装,每一颗柠檬都经过精细化处理,既保障了运输途中的完好品相,更通过标准化包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成员们驻足观察套袋包装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到套袋技术对防病虫害的关键作用,深切体会到产业链中“细节决定品质”的深刻内涵。
图为实践团成员探访柠檬冻库内 “万”“项”更新齐振兴实践团摄
随后,实践团来到了重庆郭乙果业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场“小柠檬”与“大产业”的深度对话。“一颗柠檬从枝头到货架,要经过多道品控工序。”企业负责人一边向实践团介绍,一边带领实践团走进整洁的生产车间。车间内大型传输带在眼前展开,不同作业分区排列有序。无菌车间里的灯光明亮柔和,每一个环节都透着标准化生产的严谨。产业链的延伸,让柠檬的价值在深加工中持续放大。
如今,98座保鲜冷冻库、12条初加工生产线构建起“全年供应、错季销售”的供应链体系;柠檬酒、柠檬汁、柠檬干等深加工产品突破鲜果局限,成为市场新宠。更值得瞩目的是,“万州柠檬”斩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不仅畅销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更走出国门远销俄罗斯。从不起眼的小作物到年产值超亿元的支柱产业,白羊镇以“产业化联合体”思维,书写了“小柠檬”撬动“大振兴”的时代答卷。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镇建设服务中心魏主任合影 “万”“项”更新齐振兴实践团摄
白羊镇在党建引领下,持续优化柠檬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完善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通过强化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全力推动柠檬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协同发力下,白羊镇的柠檬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不仅成为守护民生的“保障路”,更会成为带动百姓增收的“致富路”、绘就乡村幸福的“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