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绿野臻鲜连生态沃土,青春力量兴振兴乡村

    近日,为响应习近平主席关于“三农”工作的指示精神,把青春融入实践、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北京科技大学孟子居梦创工坊团队赴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开展实地调研,用脚步丈量土地,用青春点亮乡村。
因地制宜谋开发,顺势而为兴发展
    22日,梦创工坊团队首先来到北石槽镇良善庄村,并在镇政府参加座谈会。会上,负责人介绍了当地基本情况,并细致安排调研顺序,使实践小队对实践地有了初步了解。团队来到北石槽镇集体林场,这里设有十余亩油鸡散养区,其间散养鹅鸭成群,并有小羊若干。当地林下资源丰富,种植大量林下药材,生长良好,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书本上抽象的‘乡村经济’概念在亲身体验中变得鲜活,也让我们对百姓用汗水浇灌生活的坚韧心生敬佩。​
    这次调研让小队深刻体会到,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冒进,而是沉下心来的精耕细作。依山区气候和考察土壤条件培育林下药材,让土地发挥最大价值,合理规划土地的使用,适宜的发展畜牧业。这种因地制宜的模式,既保收益增长,又护生态平衡。在发展与保护中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调研路上的泥泞汗水与饲养区的繁荣,让小队对发展有了更立体认知。积极寻找适宜的发展模式,开发合适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合理有效的路径。良善庄村在新时代乡村发展展现出了动人模样,也为新一代青年参与乡村建设留下深刻启示。

生生不息凝奋斗力量,坚守担当促循环发展
    23日,梦创工坊团队来到北石槽镇寺上村。在谛兴寺,小队与寺上村第一书记郑书记进行访谈,通过其介绍了解当地历史:寺上村原名“四上村”,后为感激寺庙庇佑,于万历三十一年改名。该村位于顺义、怀柔、昌平三区交界处,是顺义区五个少数民族村之一。郑书记展示了郑氏家族族谱,使团队进一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随后,团队来到寺上村“食为先”生态园。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陆经理带领下,团队先后参观地下酒庄和民宿。通过采访,团队了解了食为先的冷链运输方式、线上平台运营及应对极端天气的方案。接着,团队前往食为先共享农庄,考察作物种植情况。食为先将残次果、品质较差的果子制成农用酵素,用作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并喷洒于蔬果表面以提升口感,形成全循环种植体系。
    调研过程中,寺上村及谛兴寺的历史演变引起团队浓厚兴趣。当地村民铭记历史、不断总结并完善自身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不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了来时的路。”郑氏族谱体现了家族对历史传承的重视,一代代人扎根于此,生于斯、长于斯,守护共同家园。在谛兴寺里,那两株百年古槐更是当地生命力不断迸发的的最好证明,历经风雨沧桑,屹立在谛兴寺里。在槐树的缝隙中,巧妙地萌发了一颗椿树,被称作“槐抱椿”。在逝去的峥嵘岁月里,谛兴寺作为一种精神象征被一辈辈村民敬仰,也如槐树一般孕育出了新的希望。
    食为先农庄的发展同样为团队带来深刻启示。“健康是一种责任,安全食材是首选” 这句理念,成为了食为先企业发展的核心。农庄凭借对食材安全近乎严苛的把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并积累大量忠实用户,用长期经营沉淀出可靠的品牌公信力。团队对食为先的负责人进行访谈时,谈及创业初期客流量与销售额都不理想时,她这样说“创业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确实会在刚开始感到心灰意冷,但是要有自己坚守的东西,那就是“食品安全大于天”,不断碰壁不断改进,才能战胜困难时期”,这对正在打造 “绿野臻鲜” 农产品销售网站的梦创工坊团队有了莫大的鼓励,不仅打消了对客源稳定性的焦虑,更明确了 “以品质立口碑,以诚信筑根基” 的经营方向,深知短期流量不如长久信任更有价值。​
    田埂间那些曾被视作负担的废弃秸秆,经堆肥发酵后重返土地,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慢慢转化为滋养土壤的养分。“资源”从不会真正废弃,只是放错了位置。特意开辟的蚯蚓饲养区帮助松土、分解有机质,用最温和的方式优化着地下生态,这种 “以自然养自然” 的巧思,远比化学干预更可持续,是作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秀先例。​这些贴合农庄实际的做法,打破了对生态与经济关系的固有认知。生态保护不是发展的 “枷锁”,反而是经济提质的 “引擎”,当土壤更肥沃、作物更健康,自然与经济收益共同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相互成就的良性循环,正是农庄最珍贵的财富,也是新发展最优良的“教材”。​
    而农庄团队决心将生态理念融入销售全链条的坚持,更让大家看到责任的延伸。这不仅是在卖农产品,更是在传递一种 “与自然共生” 的生活态度,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成为绿色理念的参与者。这样的实践让小队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生态智慧,从来都藏在对细节的用心里,藏在对平衡的坚守中。  

青春献乡野,暖意筑家园
    24日,小队来到了西范各庄村。村党支部的徐武带着逛遍了村子的角角落落,介绍了村中的各种设施和场地。在西范各庄村东侧及南侧,有一片 8000 余平方米的 “开心菜园”,这里曾经是闲置土地和卫生死角,如今却成为村民收获快乐的宝藏之地 。走进菜园,豆角、萝卜、油菜等时令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随后来到了“西范各庄村驿站”,这里是村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为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障人士提供无偿的帮助,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老人乏味的生活中增添一丝乐趣。
    调研途中,小队成员满心感动。这里地处偏僻乡野,但一群群心怀热忱的建设者正用点滴行动改变着村庄面貌,不仅让村容设施日渐完善,更让每一位村民都浸润在温暖关怀之中。驿站里定期开展知识大讲堂、手作体验和儿童科普志愿活动,这里最常听到的背景音是村民的欢声笑语,更动听的是藏着的对未来的无限期许。这份扎根乡土的热忱,深深触动着每一位成员的心弦。行走在郁郁葱葱的林间,感受着清新的自然气息和村庄蓬勃的生命力,正是村官们扎根奉献、燃烧自我的生动见证,这份坚守让我们由衷感到欣慰与温暖。 
    此次调研让梦创工坊实践队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生态与文化的双重守护。未来将把调研所得转化为实践动力,通过 “绿野臻鲜” 平台助力优质农产品销售,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乡村的沃土从不缺生机,缺的是扎根实干的坚守;振兴的道路从不怕遥远,怕的是畏难退缩的迟疑。让我们以“绿野臻鲜”平台为介质,助力每一份优质农产品的销售,助力每一个村庄的发展,让每一份青春热血都浇灌出振兴的花。携手共进,让乡村的生态更优、文化更兴,让青春在田野间书写最动人的答卷!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梦创工坊乡村振兴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8-07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