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爱在桑榆,微光成炬

    2025年7月25日至8月3日,兰州理工大学“爱在桑榆,微光成炬”实践团队走进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河南省罗山县东铺镇、黑龙江双鸭山市集贤县等地开展志愿活动乡村地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以“智助老、爱暖童”为主题,用实际行动架起连接城乡的桥梁。
    在县城的老年活动中心,我们发现多数老人面对智能手机时总是手足无措。为此,我们开设了“智能手机小课堂”,用大字版教程和一对一演示,教老人们使用健康码、视频通话和线上挂号。72岁的张奶奶学会和外地孙子视频后,眼里的光让我至今难忘:“原来这小匣子能装下整个人咧!”我们还为老人设置了“手机维修站”,更换老化电池、清理内存,让旧手机重新“发光”。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却实实在在缩短了老人与时代的距离。
     在乡村地区的留守儿童之家,我们带来了“科学小实验”和“红色故事会”。用矿泉水瓶做喷泉、用放大镜聚焦阳光,孩子们瞪大眼睛的模样,是对知识最纯粹的渴望。7岁的小玲父母在外打工,她在日记里写道:“哥哥姐姐说,好好学习就能去大城市,还能带着爸爸妈妈一起。”我们为孩子们建立了“图书角”,捐赠了一些课外书,约定明年再来看他们的读书笔记。这些孩子眼中的星光,让我们懂得了“微光成炬”的真正含义。
    10天的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大学生的价值不仅在课堂,更在广阔的社会天地。当我们用专业知识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用陪伴温暖留守儿童的心灵时,我们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城乡连接的纽带。对个人而言,这是从“纸上谈兵”到“知行合一”的蜕变;对社会而言,我们用青春力量填补着城乡服务的空白;对国家来说,无数这样的“微光”汇聚起来,便是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底色。
    离村时,老人们投来的亲切的目光、孩子们画的送别画,都成了最珍贵的收获。这段经历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是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社会的“大我”;真正的教育,是让知识在实践中开出温暖的花。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爱在桑榆,微光成炬”实践团队
    发布时间:2025-08-0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机械赋能——广陵学子探索新能源
  • 7月1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机械“奇”点星“瑞”广陵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德壹新能源电池生产车
  • 08-08 关注:3
  • 机械赋能,未来展望
  • 7月1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机械奇点星瑞广陵团队踏入德壹新能源公司园区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不是传统工厂的机油味与嘈杂,而是一种令人
  • 08-08 关注:2
  • 探索新能源产业,共筑就业新未来
  • 7月1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机械“奇”点星“瑞”广陵“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德壹新能源电池生
  • 08-08 关注:3
  • 新能源车间里的青春成长课
  • 7月1日,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机械“奇”点星“瑞”广陵“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德壹新能源电池生
  • 08-08 关注:3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