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西南大学红途小分队:以红色文化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年7月3日至6日,西南大学重庆綦江红途小分队深入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石泉村,围绕“红色文化赋能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主题,开展实地调研、文化传播与产业考察等系列活动,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路径,为革命老区注入青春力量。

重走长征路:红色基因焕发时代光彩

  2025年,是七七事变88周年,也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意义特殊的年份里,西南大学红途小分队怀揣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循着红军长征足迹,探访石泉村系列红色遗址,重走那段崎岖的长征路。

  1935年1月,中央红军红一军团从贵州松坎出发到达綦江石壕镇,在石泉村留下了红军桥、红一军团司令部等大量红色遗址。在司令部旧址内,队员们随着讲解员参观陈列展柜,凝视着饱经风霜的手榴弹、手枪与土炮,斑驳锈迹仿佛凝固了岁月,每一道凹痕都在诉说着红军战士的英勇与坚韧。转过街口,松柏掩映下的石壕红军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洁白碑身与苍劲绿意相映,庄严肃穆。队员们在碑前默哀,寄托对先烈的深切缅怀。

  红军桥、红魂苑、放哨亭…… 这些散落在崎岖山路上的红色遗迹,串联起石泉村的红色记忆,既见证了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更彰显着红军战士百折不挠的英雄意志。小分队成员表示,重走这段“长征路”,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从红色精神中汲取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图为团队在烈士纪念碑悼念先烈。高小雅供图

艺术润乡土:美育课堂播撒文化种子

  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小分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在石泉村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为当地儿童开展了一堂别出心裁的乡村美育课。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活动室里,来自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的陈俊樱以手势打节拍,带领孩子们学唱《歌唱祖国》。在创意绘画环节,队员们将收集的鲜花、草木分发给孩子,引导他们用自然素材拼贴作画,以自然之美表达心声。一位四年级学生展示作品时说:“我画了一棵大树,叶子和花朵就像村里的人一样紧紧挨在一起。”初一的花花则自豪地介绍:“我们村是红军小镇,我在画上用花朵贴了一面五星红旗。”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重庆綦江红途小分队通过“艺术+思政”创新实践,让美的熏陶与红色传承交相辉映,助力石泉村夯实美育基础、丰富文化生态,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精神动力。

  图为团队在给孩子们授课。高小雅供图

产业探新路:多元发展激活乡村动能

  “石泉村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是守住红色根脉、用好绿色资源。”在石泉村副书记李琴与田坝党支部书记冯世伦的带领下,红途小分队走访了高粱、西瓜等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以及蜜蜂、肉牛等养殖基地,深入了解“红色旅游+特色农业”的振兴路径。

  依托独特的海拔、气候与砂质土壤优势,石泉村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流转闲置土地,科学布局高粱、西瓜、葡萄等作物种植,并发展蜜蜂、肉牛等养殖业,推动产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调研发现,石泉村高粱种植已形成产业链,每斤收购价达5元,是玉米的数倍;蜂蜜、菜籽油等农产品借助红色旅游热销,村民人均收入显著提升。“红绿融合”的发展模式,让长征精神不仅是精神旗帜,更成为推动产业兴旺、村民致富的实践指南。

  图为冯世伦书记向团队介绍高粱种植情况。高小雅供图

入户听民声:青春脚步丈量乡村热土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为精准掌握村情民意,红途小分队走进村民家中,面对面了解生产生活、家庭收支、政策落实等情况,收集一手资料,为制定更贴近实际的帮扶措施提供依据。

  “以前种玉米糊口,现在种高粱、搞旅游,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走访中,这样的感慨频频传来。石泉村产业兴旺,不仅带动了收入增长,也提升了生活品质。在村“两委”引领下,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用集体发放的材料修缮院落、美化庭院,昔日土坯房变成整洁农家院,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路好走了、环境美了,游客来了,我们住着也舒心!”一句话,道出“石泉十美”建设的真实成效。

  图为团队在走访村民。高小雅供图

  “你们这群大学生不仅要为我们农村带来发展与帮助,更要深入农村,看看中国的农村到底是什么样子。”这是实践启动时,石泉村书记任启超对红途小分队的嘱托。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一堂以青春践行使命的“社会大课”。队员们以实际行动服务村民、助力发展,用专业所长推动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未来,小分队将坚守初心,让青春在乡村振兴征程中绽放光彩,助力石泉村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来源:西南大学重庆綦江红途小分队
    发布时间:2025-08-1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七月杠寨风含药香,青春岐黄韵染山乡
  • 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青春岐黄赋能队”的学子们,带着对中医药文化的热忱与服务基层的初心,于七月上旬踏上这片土地,用七天时间编织了
  • 08-12 关注:25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