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传承红色基因,创新保护路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赴咸阳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发展策略调研纪实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调研队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走进咸阳秦都红色记忆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互动交流等形式,深入了解红色资源的保护现状与利用情况,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红色记忆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双照镇肖何庙村,由魏德君先生个人投资创建,2008年正式开放。该馆以“红色记忆”为主题,采用窑洞样式主展厅,布局分前后两院,藏有万余件文献、图片、瓷器等实物,系统呈现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史。馆内设“讲习所”“复兴之路”“红色窑洞”“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主题展室,配备智能讲解器及VR沉浸式体验项目,运用现代科技。

图1 红色记忆博物馆部分展品

  调研队一行在博物馆创始人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深刻的红色之旅。馆内丰富的藏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从100年前反映中华民族西部生活状态的画作、地方武装力量的影像,到长征时期背负136斤发电机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谢宝金同志相关实物,再到抗美援朝时期特级战斗英雄蔡新海的立功奖状、手榴弹等珍贵物品,每一件都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却又充满力量的岁月。

图2 创建人魏德君为调研队讲解展品

       创始人结合藏品,向队员们详细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以及红色文化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从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参与国家增至150多个,充分展现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的世界影响力。

图3 创始人魏德君为调研队讲解红色文化

  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重点关注了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情况。该博物馆由创始人耗时23年、投入近千万元建成,馆藏上万件藏品,涵盖了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诸多实物与资料。作为陕西省“红色文化交流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多个教育基地,博物馆通过独特的展陈方式,将红色文化与历史发展立体展现,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等提供了重要平台。

  调研队队员们与创始人就红色资源的收集、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技术等诸多困难,但创始人凭借着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与执着,始终坚持亲自接待、亲自讲解,生怕“讲不透”红色故事。目前,博物馆虽获得国家部分资助,如修建停车场、添置智能化设备等,但主要仍依靠个人投入和社会捐赠维持运营。

图4实践队在红色记忆博物馆合影

  此次实践活动让调研队队员们深受触动。调研队成员纷纷表示,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通过本次调研,不仅深入了解了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更深刻感悟到红色文化的强大力量。

    来源:谭秋燕 周立鑫
    发布时间:2025-08-13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