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青春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集大学子山西五寨行纪实

  
  青春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集大学子山西五寨行纪实
 
      2025年暑期,集美大学联合厦门大学共同组建"创意五寨·美润丰年"暑期实践队深入山西省五寨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践队以"产业调研+文化传承+生态保护+艺术赋能"为主线,通过实地考察、志愿服务、艺术创作等形式,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队与五寨县政府召开校地合作工作座谈会 罗心源摄
 
  产业调研篇:沃野千里话振兴
  在五寨县的田野车间,实践队员们见证了传统农业的华丽蜕变:现代化产业园里,甜糯玉米完成"田间到舌尖"的蜕变;古朴小米经精深加工,变身高附加值养生食品;根雕艺人化枯木为艺术品;中医药馆飘散着千年智慧。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碰撞出乡村振兴的新火花。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队员们与企业代表展开了深入交流。他们为玉米产业量身策划社交媒体营销方案;为小米加工厂研发健康衍生品提供创新思路;还提议企业开展"非遗工坊体验游"、"农耕文化研学"等文创项目。这些建议既立足当地特色,又着眼市场需求,获得了企业负责人的高度认可。这让实践队员们触摸到了乡村振兴的脉搏:在五寨县,传统产业插上创新的翅膀就能翱翔,文化传承找到时代的支点便能生生不息。
  实践队在五寨现代农业产业园参观  罗心源摄

  实践队在山西省中医药文化基地学习参观 罗心源摄

  实践队与五寨县根雕艺人交流 罗心源摄

  文化传承篇:古今交融续新篇
  在五寨的夏日版图里,两项省级非遗——牛氏传统酿醋技艺与八大角秧歌,正借青春浪潮,编织传承新网。踏入飘着百年酵香的牛氏醋坊,省级非遗牛氏传统酿醋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程姣,正与实践队学生拆解古法酿醋的“时间魔法”。蒸煮时的烟火气、发酵时的耐心守候、老陈醋的琥珀光泽、酿醋器具的古朴形态,被提炼成灵动画面,印在包装盒、帆布袋上,让承载岁月的酿造智慧,随着文创好物,走进年轻人的生活日常,给非遗醋香浇上一瓢“青春佐料”。
  同一片土地,“青聚五寨·筑梦同行”校地交流汇的广场上,八大角秧歌的鼓点也在叩响青春之门。两位非遗传承人击鼓开阵,实践队员与五寨青年手拉手,把世代相传的乡土韵律,跳成当下的鲜活。扇帕起落间,古老秧歌不再是博物馆里的“老物件”,而是校地青年共跳的“青春舞码”。从醋坊到广场,从酿醋的沉静到秧歌的热烈,五寨的非遗传承正打破边界。当青年力量成为“摆渡人”,牛氏酿醋的醇厚、八大角秧歌的奔放,都在新时代找到了对话密码——不是生硬的“复刻过去”,而是让传统主动“拥抱现在”。
  
实践队在牛氏博文醋业厂区参观 罗心源摄

  实践队与八大角秧歌非遗传承人合影 罗心源摄

  生态保护篇:青山绿水映初心
  在五寨县荷叶坪——这片被誉为“高原翡翠”的亚高山草甸上,队员们以一种别样的方式诠释着对生态的敬畏。队员们手持环保工具,沿游客步道清理散落的塑料瓶、包装袋等垃圾,用实际行动践行“无痕山林”理念。面对海拔2784米的草甸上随风飘散的废弃物,队员们细致捡拾,并分类处理,同时向过往游客倡导环保意识。队员任同学说:“这片草原是五寨的生态瑰宝,我们希望通过微小行动,守护它的纯净与生机。”此次环保行动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直接保护,更展现了集大学子扎根乡土、服务生态的青春担当。
  
实践队于荷叶坪保护区开展“净山行动” 罗心源摄

  实践队认真研读荷叶坪保护区简介资料 罗心源摄

  艺术赋能篇:彩绘社区展新颜
  在社区活动中心教室,实践队为当地中、小学生开设了“二十四节气布艺”、“红色文化面塑”及“玉米环保再生”课程;在南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践队员们也充分发挥艺术专长,精心创作主题墙绘。队员们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特点,设计了"银发岁月""活力健身""巧手工坊"等系列墙绘作品。主题鲜明的墙绘生动美化了空间,直观强化了各功能区服务理念,为社区注入艺术活力,获得居民一致好评:"墙绘让服务中心更有温度,也让我们更愿意来这里活动。"
  一幅幅主题墙绘如同一扇扇窗口,无声地讲述着社区服务的宗旨,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党群服务中心的温度与活力。活动充分展现了实践队员们服务社会、奉献社区的青春担当,也为深化校地共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增添了亮丽一笔。
  
实践队在南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影 罗心源摄
 
  "创意五寨·美润丰年"实践队的山西之行,是高校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集大学子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既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青春之歌正在嘹亮唱响。
  
实践队参加校地青年人才交流会活动 罗心源摄
    来源:集美大学"创意五寨·美润丰年"暑期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8-13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