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爱在桑榆微光成炬——三下乡志愿服务点亮多地乡村温情

  七月流火,初心如磐。一支来自兰州理工大学的志愿服务队分赴甘肃庆阳市镇原县、河南罗山县东铺镇、四川达州市渠县、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黑龙江双鸭山集贤县等地,开展以“爱在桑榆微光成炬”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志愿者们通过科技助老、文化浸润、心灵守护等精准服务,在广袤乡村搭建起温暖桥梁,用青春力量书写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生动篇章。
  科技助老:跨越数字鸿沟的暖心课堂
  在河南罗山县东铺镇和甘肃庆阳市镇原县以及四川达州市渠县的村委会活动室里,“银龄数字课堂” 每天都座无虚席。志愿者们针对农村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难题,设计了阶梯式教学方案。从基础的音量调节、字体放大讲起,到实用的医保查询、社保认证操作,再到防诈骗知识讲解,志愿者们用方言配合图文手册耐心教学。

图为志愿者俯身指导老人操作智能手机  赵天豪供图
  河南站点特别开设 “祖孙连线” 专项服务,帮助老人与外出务工子女视频通话。当屏幕里传来孙辈的笑声时,镇原县的老人颤抖着握住志愿者的手:“这下赶集卖菜再也不用带现金,还能天天见着娃了。”团队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发放防诈骗手册。
  诗韵童心:传统文化浸润的成长之旅
  黑龙江双鸭山集贤县教室里,诗词歌赋的琅琅声此起彼伏。志愿者们以 “诗词润童心” 为主题,打造沉浸式文化课堂。在黑龙江站点,“诗词故事会” 让《静夜思》变成生动的动画短片;四川站点的 “诗画工坊” 里,孩子们用画笔描绘 “接天莲叶无穷碧” 的意境。

图为儿童朗诵唐诗并展示场景  孙禹贺供图
  为增强教学效果,团队特别设计“诗词接龙”“飞花令”互动游戏。在“飞花令”环节,孩子们围绕“春”“月”“花”等主题展开激烈比拼,稚嫩的童声中流淌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原来古诗可以这么有趣!”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表示,“我要把今天学的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心灵护航:守护童真心灵的阳光驿站
  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志愿者们聚焦儿童心理健康,开展"阳光成长计划"。项目通过心理测评、团体辅导、个案咨询等多元方式,帮助孩子们认识情绪、管理压力。"情绪气象台" 课堂上,孩子们用不同颜色的贴纸代表喜怒哀乐,在 "心情树" 上记录每日情绪变化;"优点轰炸" 游戏中,孩子们轮流说出同伴的优点,在相互肯定中增强自信心。针对留守儿童群体,团队组织 "亲情书信" 活动,引导孩子们用文字表达对远方父母的思念。

图为志愿者教儿童心理知识  赛夫供图
  为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家访,与监护人沟通儿童成长情况。在一户留守儿童家中,志愿者发现孩子因长期缺乏父母陪伴而性格内向,便定期组织 "成长伙伴" 结对活动,安排性格开朗的孩子与他共同学习、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陪伴,孩子逐渐打开心扉,脸上重新绽放出灿烂笑容。
  微光成炬:青春力量汇聚的乡村暖流
  历时一月的志愿服务,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乡村需求,用专业传递温暖力量。各地村委会送来的感谢信中写道:“这些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点燃了乡村发展的希望火种。”
  结营仪式上,志愿者代表分享感悟:“在镇原县老人的笑容里,在渠县孩子的诗行中,我们读懂了‘微光成炬’的真正含义。” 这支青春队伍用实际行动证明,志愿服务不是单向给予,而是双向成长的旅程。
  此次三下乡活动如点点星火,在乡村大地连成璀璨星河。科技助老跨越数字鸿沟,诗词教学传承文化基因,心理服务守护心灵成长,志愿者们用专业与热忱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当青春力量遇见乡村需求,每一份微小的付出都在孕育温暖的改变,这便是“爱在桑榆微光成炬”最生动的注脚。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微光成炬”实践小队孙禹贺
    发布时间:2025-08-1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