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陈潭秋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把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无私奉献给祖国、人民、党和军队。2009年9月10日,陈潭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为发扬大别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小分队来到陈潭秋烈士纪念馆,感受陈潭秋先生的伟大精神。

(一) 目的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小队希望通过这篇推文,让更多人了解并铭记陈潭秋先生的故事,感受他在革命年代展现出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同时,小队也希望通过这次介绍,激发更多人对革命历史的兴趣,赓续大别山精神,知行百年党史。

(二) 生平简介
陈潭秋,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896年,陈潭秋出生。青年时代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陈潭秋和董必武、刘伯垂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1年7月,陈潭秋与董必武参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三) 革命历程
武汉中学任教
1920年初,董必武同志从上海回到武汉,创办私立武汉中学,成为大别山区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培养革命人才的基地。陈潭秋在校任教。其中的很多学生成为黄麻起义的领导者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早期创始人。他们在董必武、陈潭秋的影响下,成为大别山区革命的中坚力量,集中展现出大别山精神的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深刻内涵。

成立共产党武汉支部
1920年8月,董必武、陈潭秋等7人在武汉成立共产党武汉支部,这是全国第二个党的早期组织。大别山精神“坚守信念、紧跟党走”与武汉的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承。武汉作为党的“重要建党基地”,其红色基因是大别山精神的源头。

建立大别山区党组织
1921年农历七月,陈潭秋回到家乡黄冈县,建立中共八斗湾、陈策楼两个党小组,这是湖北省第一个农村党组织、大别山地区最早地方党组织、全国最早农村党组织。1924年8月,陈潭秋在陈策楼建立中共黄冈支部,这是鄂东地区也是大别山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党组织。

投身大革命
1924年夏,陈潭秋重返江城,先后担任中共武昌地委委员长,武汉地委书记,湖北地委书记等职,他和董必武等人重振革命力量,创立湖北革命统一战线,发动群众支援北伐,开创了武汉地区乃至湖北全省革命运动的新局面。

(四) 评价
董必武后来在怀念战友陈潭秋时深情地说:“湖北和大别山革命斗争,我有点火作用,他(陈潭秋)把火搞大。”
(五) 影视与文学作品

在电影《建党伟业》中,演员谭凯饰演的陈潭秋被观众喜欢和认可,这个极具感召力的人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体现了陈潭秋先生突出的人格魅力和革命精神。这些作品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陈潭秋的故事,也进一步弘扬了大别山精神。
总结
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先生被敌人秘密杀害。陈潭秋在武汉度过了最后的学生生活和最初的革命岁月。他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武汉,他把人生壮歌的第一乐章留在了江城。他把毕生的精力,投入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更要继续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携手并进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作者:王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