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为增强老年群体防范诈骗意识,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8月5日,渤海大学法学院“知行法苑”社会实践团赴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主题为“牡丹花开·与法相约”的暑期“三下乡”普法宣传活动。实践团聚焦当前高发的针对老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保健品诈骗、投资理财诈骗等类型,通过案例解析、风险提示、互动答疑等形式,为社区老年人送去实用的防骗知识和法律武器。
渤海大学法学院“知行法苑”社会实践团一行6人,于8月5日深入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将普法宣传阵地设在居民日常活动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及周边区域。活动旨在提升社区老年居民识别和防范各类诈骗陷阱的能力,守护其财产安全。
活动现场,实践团成员围绕冒充公检法、冒充亲友求助、虚假投资理财、高额回报保健品等老年人易受骗的诈骗手段,进行了系统性的案例剖析和风险警示。他们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诈骗分子的常用话术、作案手法及防范要点,引导老年人认清诈骗本质,增强警惕性。
渤海大学“知行法苑”实践团成员在多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向老年居民分发防诈骗宣传资料并讲解要点。通讯员 王东昊 供图
在讲解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注重法律知识的普及与风险防范技巧的传授。他们强调,面对任何涉及转账汇款、提供个人敏感信息的要求,务必保持冷静,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或向子女、社区寻求帮助。一位居民在听取新型诈骗的解析后,深有感触地表示:“以前总觉得这事离自己远,听了讲解才知道陷阱就在身边,得多留个心眼,遇事多问问。”
实践团成员(图中站立讲解者)结合宣传展板,为社区老年志愿者朋友详细解析常见诈骗套路及防范措施。通讯员 王东昊 供图
实践团还充分利用社区现有法治文化资源进行宣传。在多福小区居民公约墙前,成员们引导居民关注公约中关于“邻里守望、提高警惕、防范诈骗”等条款,将普法宣传与社区自治公约相结合,倡导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安全治理,形成防范诈骗的社区合力。
实践队员在多福小区为居民强调提高警惕、防范诈骗的重要性。通讯员 王东昊 供图
活动尾声,渤海大学“知行法苑”实践团负责人表示,此次深入社区开展专项普法,是法学院学子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服务基层群众的重要体现。通过活动,团队不仅检验了学习成果,更深化了对基层法治需求的理解。实践团将认真总结此次经验,形成更具针对性的老年防诈普法材料,为提升社区老年居民的法律素养和安全防范能力贡献专业力量。
渤海大学“知行法苑”实践团成员在多福社区普法宣传活动结束后合影。通讯员 王东昊 供图
通讯员 王东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