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非遗文化探寻团于7月5日至11日在南京开展以“探寻非遗魅力,传承文化薪火”为主题的“三下乡”非遗传承实践活动。团队围绕南京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聚焦南京剪纸和抖空竹等传统非遗文化,深入探索传统技艺当代传承,为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成员前往南京龙西社区宣传非遗文化
走进非遗展馆,感受千年传承
实践团首站来到南京市非遗体验中心、秦淮区非遗保护中心。在这里,成员们沉浸式观摩南京雨花茶制作流程,从鲜嫩茶叶到清香茗茶,每一步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欣赏剪纸纹样设计工艺,精美的图案背后是剪纸艺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独特创意;惊叹于云锦织造技艺,那复杂的工序和绚丽的色彩,诉说着古代织造业的辉煌。成员们沉浸于这份独特的文化之美,感受非遗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特之美。
图为团队参观南京市秦淮区非遗保护中心
对话非遗传承人,探寻传承密码
为了更深入了解非遗文化传承现状,团队与抖空竹传承人赵凯老师取得联系并进行访谈。在与赵老师学习体验抖空竹技巧时,看似简单的空竹却让团队成员手忙脚乱,这更让成员们亲身理解了非遗传承的艰苦。赵老师向成员们分享了自己在非遗传承道路上的坚守与创新。在访谈中,成员们针对非遗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困境以及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等问题与赵老师深入交流。赵老师表示,非遗传承需要年轻一代的参与和创新,只有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才能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图为团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赵凯学习抖空竹技巧
社区宣传+景点推广,扩大非遗影响
在社区,实践团通过播放纪录片、非遗文化宣讲以及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当地学生展示剪纸和抖空竹的历史起源、发展脉络和文化价值。成员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成功点燃了学生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之火,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纷纷表示对非遗文化有了全新认识,未来也希望为非遗文化传承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图为队员为学生们示范剪纸步骤
此外,实践团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团队在夫子庙等景区摆摊销售亲手制作的剪纸作品和非遗产品。成员们向游客介绍非遗文化,呼吁大家关注和保护非遗传承。活动结束后,团队将销售所获利润捐献给当地慈善机构,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实现文化传承与爱心传递的双重价值。
图为团队在夫子庙景区义卖
通过此次“三下乡”非遗传承实践活动,南京非遗文化探寻团的成员不仅加深了对南京本地非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更在实践中增强了文化自信与传承使命感。成员们纷纷表示,未来将继续砥砺前行,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芒!
图为团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赵凯(右二)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