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县创新推出“新农人回村工程”,通过金融扶持、人才激励、服务保障三大政策体系破解乡村人才困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在金融赋能方面,县政府设立专项低息贷款,缓解创业初期资金压力。如下党乡卢秋团队依托政府贷款开发民宿露营地,实现整村文旅运营;同步实施项目资金配套,对家庭农场、电商设备等给予补贴,降低创业门槛。
人才培育机制上,构建“引育留”全链条:联合高校开展电商运营、民宿管理等技能培训;创新“村集体+企业”合作模式,整合闲置资源(如下党村集体与创业者联合开发红茶品牌);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提升附加值,如“下党红”茶叶通过文化赋能实现价格提升2-5元/斤。
服务保障凸显政府角色转变:县团委组织“探厂”直播对接资源;专班提供“一对一”创业跟踪服务,如李伟团队获3年持续补贴及农技指导;基建投入超3亿元完善道路、水电、网络,破解偏远山村“五无”(无路、无水、无电等)困境。
政策协同性持续强化。县乡两级成立专项工作专班,推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资金透明、政策落地。2025年出台《寿宁县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寿政办规〔2025〕6号),明确对富硒康养、高山茶等“4+1”特色产业定向奖补,引导社会资本设立乡村振兴基金。
目前,该政策体系已吸引200余名青年返乡,带动3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增收,下党乡人均收入从1988年不足200元跃升至1.4万余元。未来寿宁计划深化“红色IP+绿色产业”双轨政策,为闽浙欠发达山区提供可复制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