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廉风润边关 青春建新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清风筑廉”实践团助力边关乡村廉洁建设

  2025年7月14日至16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清风筑廉”实践团赴广西凭祥市竹山村、柳班村,以“清风拂乡野,廉洁润民心”为主题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通过调研访谈、入户宣讲、互动教学等多元形式,将廉洁理念融入边关乡村治理,为基层廉洁建设注入青春活力,也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化对乡村振兴与廉洁文化传承的认知。

调研访谈:探寻基层廉洁建设“实践路径”

  实践团首站走进柳班村村委,与村干部、老党员围绕 “廉洁建设与乡村发展”开展专题访谈,深挖基层廉洁治理经验。村支书李卫祖展示不同时期村务公开表,直观呈现村级事务公开从“村民绕着走”到“主动关注”的转变;老党员周月梅结合亲身经历,讲述村民办事从“托关系、送点礼”到“材料齐全即办、进度实时可查”的作风之变。

  成员们还查阅村务公开栏,倾听群众意见,深刻认识到:基层廉洁建设并非抽象口号,而是具象于每一次村务公开、每一项公正决策中,是凝聚民心、激活乡村发展活力的关键纽带。

实践团成员与李卫祖书记进行访谈(唐珊摄)

入户宣讲:推动廉洁理念“走进群众生活”

  为扩大廉洁知识普及覆盖面,实践团筹备图文宣传海报、廉洁文创扇子等物料,组织成员以“廉洁宣讲员”身份入户宣传。村民家中,宣讲员避开专业术语,以“拉家常”的通俗方式讲解党纪法规、村级事务监督流程,耐心解答“如何参与村务监督”“发现问题该向哪个部门反映”等群众关切问题。

  活动共走访27户村民家庭,发放廉洁文创扇400余把。村民反馈:“廉洁建设不仅是干部的责任,我们也能参与监督。”,部分村民为在外亲属预留扇子,让廉洁理念借亲情传播。成员们在“专业知识通俗化”中提升沟通能力,深悟基层工作“接地气、贴民心”的核心要求。

实践团成员入村走访宣传(韦思怡摄)

互动活动:促廉洁文化“浸润乡村人心”

  实践团在柳班村班夫人文化广场、都满亭,为青少年开展沉浸式廉洁教育。都满亭前,引导孩子观察《爱莲说》书卷石刻,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古人对廉洁的赞颂”解读,助其从经典中感知内涵;文化广场上,带领孩子绘莲花,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恰如做人要守住本心、不贪私利”作喻,将廉洁道理融入绘画教学;随后同诵原创诗歌《廉行边关》,在朗朗诗句中感悟廉洁,稚嫩声线里,清廉种子悄然扎根。

  “从孩子好奇‘为何画莲花’,到活动结束时说‘要做不贪心的人’,我们真切体会到廉洁启蒙的意义。”实践团成员表示,此次教学既播下了清廉种子,更坚定了团队以青春传廉的决心。

  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进行廉洁课堂绘画(黄禾茵摄)

  此外,实践团还组织廉洁知识有奖问答,题目涵盖党纪法规、乡村振兴廉洁政策及家风建设,既有“村务公开核心事项”等实操题,也含“廉洁家风对家庭和谐的重要性”等理念题。村民踊跃抢答,错答后认真聆听讲解,现场热烈有序。村民李女士感慨:“答题才知廉洁政策与生活息息相关。”活动推动群众从“被动知晓”转向“主动参与基层廉洁建设”。

  实践团成员与村民进行廉洁知识问答(辛业靓摄)

  此次“三下乡”活动,既是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以实践育人推动廉洁文化扎根乡村的具体实践,也是青年学子服务边关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三天间,实践团以群众易懂的方式播撒廉洁种子—基层干部的担当、村民的监督意识、青少年的廉洁萌芽,共同绘就清廉助乡村发展的鲜活图景;学子们亦在“知行合一”中积累基层服务经验,筑牢青春报国的责任担当。

  未来,实践团将总结经验、优化方法,持续组织青年以专业所长助推边关乡村廉洁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青春力量。(通讯员:章俊欢 黄禾茵 赵晶晶 唐珊 韦思怡 廖婉君 辛业靓 王婷婷 何泓光 林思思)

  实践团成员合照(王婷婷摄)

    来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发布时间:2025-08-1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