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扎根乡土沃土 定格岁月温情 传承奉献薪火 激扬青春力量 标题1:红绸揭新章,快门暖桑榆: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学子黑彦青村挂牌送光影温情 为传承革命老区精神血脉,并深切呼吁社会关注乡村老人与儿童群体,吸

扎根乡土沃土 定格岁月温情 传承奉献薪火 激扬青春力量
标题1:红绸揭新章,快门暖桑榆: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学子黑彦青村挂牌送光影温情
为传承革命老区精神血脉,并深切呼吁社会关注乡村老人与儿童群体,吸引更多志愿力量与公益组织投身乡村关怀,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时光剪影,乡暖留痕”三下乡团队,踏足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的革命热土——黑彦青村。以两项别具意义的行动,为这片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朴村落注入了蓬勃的崭新活力:携手米脂县黑彦青村庄严启动“暑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筑牢校地协同育人与振兴乡村的根基;同时,化身“温情记录者”,为村中老人与孩童免费拍摄并赠送生活影像,用光影定格岁月温情,架起一座唤起社会关爱的暖心桥梁。
村情简介
黑彦青村位于杜家石沟镇政府西北方向13公里处,由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总占地面积1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32亩,退耕还林还草1344亩。户籍人口519户1334人,常住人口108户220人。黑彦青村呈现典型陕北乡村特征:地理封闭制约基建,但文化资源深厚;“一老一小”留守显著,公益介入需求迫切。
 
挂牌仪式 - 校地携手,共育新篇
红绸轻启,承诺落地。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与黑彦青村共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这方崭新的牌匾,不仅标志着校地合作新起点的诞生,更象征着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热土深度联结的破土新芽。仪式简洁而庄重,双方代表共同揭幕,目光交汇处,是对未来协同助力乡村发展、赋能人才培养的坚定期许。黑彦青大队书记说:正是有了你们的到来,让村子里增添了一些温暖,希望未来能够达成长期的下乡实践。这份落地的承诺,为黑彦青村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崭新的活力源泉。
 
标题2 :时光剪影,情牵老幼——“时光剪影,乡暖留痕”团队黑彦青村实践纪实:西安交大城市学院携手米脂县共筑实践基地。
 
快门轻响,暖意流淌。与此同时,学院“时光剪影,乡暖留痕”三下乡团队的成员们化身“温情记录者”,穿梭于村落之间,为老人与孩童免费拍摄生活影像。镜头前,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庞绽放慈祥笑意,孩童清澈的眼眸闪烁着纯真光芒。队员们或走动调整角度,或细心理顺衣襟,用耐心与热情消除被摄者的局促。一张张精心打印、即时送达的照片,凝固了珍贵的瞬间,传递着跨越代际的深切关怀。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影像记录,更是用光影的力量,留存独特的乡村记忆,并悄然唤起社会对乡村“一老一小”群体更温暖的关注目光。
镜头聚焦处,是岁月在老人脸上镌刻的从容慈祥,是孩童眼眸中闪烁的纯真希冀。一张张精心打印的相片,不仅留存下珍贵的乡村生活影像,更传递着跨越代际的深切关怀,用光影的力量,悄然唤起社会对乡村群体更温暖的注目。黑彦青村的这个夏天,因青春实践而生动,因温暖定格。
 
展望未来,让牌匾成为信任的印章,让快门化作关爱的回响。西安交大城市学院“时光剪影,乡暖留痕”三下乡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与黑彦青村携手,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无愧时代的青春答卷!
 
标题3:炊烟里的暖意,三下乡路上,我们被村民的温柔紧紧包裹
志愿队走访村落,叩开的不仅是村民家的木门,更是一整个夏天的温暖。
当我们说明来意,大爷大娘们总笑着把我们往屋里拉:“孩子快进来,外面晒!”粗糙的手掌牵着我们穿过小院,葡萄藤下的石桌上很快摆上刚摘的黄瓜、冰镇的绿豆汤,还有攒了好几天的土鸡蛋煮出的金黄。“多吃点,跑这么远来帮我们,可不能饿着。”奶奶一边往我们碗里添菜,一边念叨着家里的收成,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朴实的热络。
这些没有华丽辞藻的招待,藏在递来的一杯热茶里,躲在挽留吃饭的一声声叮咛中,融在临别时塞到手里的那袋核桃里。在三下乡的路上,我们本想为乡村带来微光,却被村民们用最纯粹的善意,温柔照亮了整个征途。
 
原来最动人的风景,从来都藏在人间烟火的暖意里。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