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青春助老跨越“数字鸿沟”:高校学子以“技术+陪伴”点亮银龄生活

青春助老跨越“数字鸿沟”:高校学子以“技术+陪伴”点亮银龄生活

“从不敢碰 to 玩得转”:实用教学打通智能生活壁垒

在甘肃庆阳市镇原县社区服务中心,“智能助老服务站”的蓝色横幅下,志愿者正俯身向72岁的张奶奶演示微信视频通话:“您看,点这个绿色按钮,就能看见远在深圳的孙子啦!”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多地同步上演——大学生实践团针对老年人高频需求,将智能手机操作拆解为“解锁-通讯-支付-政务”四大模块,用图文手册和情景模拟进行“一对一”教学。
从调整字体大小、语音输入等适老设置,到微信付款、健康码出示、在线挂号等核心功能,志愿者们耐心解答“密码忘了解锁”“陌生链接能不能点”等疑问。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团队组建“流动服务小分队”上门服务,累计解决设备故障30余件,发放《老年人智能设备使用指南》超200份。“现在不光会视频,还能自己交水电费!”成功完成线上缴费的张奶奶,举着手机向邻居展示成果,笑容里满是成就感。

“技术之外,更要‘唠唠嗑’”:代际陪伴驱散孤独

“孩子们教我用手机拍夕阳,还听我讲年轻时种地的故事,比自家孙辈还贴心。”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的李爷爷握着志愿者的手感慨道。在技术教学间隙,青年学子主动当起“倾听者”,用方言与老人聊秋收作物长势、子女务工近况,组织“银发故事会”让老人分享人生经历,并用手机为他们拍摄生活照、打印装框留念。
这种“教学+陪伴”的模式,有效缓解了乡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孤独。河南罗山县东铺镇的独居老人王奶奶说:“以前手机就是接电话的‘砖头’,现在志愿者不仅帮我调好了手机,还每周来陪我说说话,这日子过得有滋味多了!”数据显示,实践团通过“固定服务站+流动小分队+后续回访”机制,已为30余名高龄独居老人建立长期帮扶档案。
  
 

青春力量扎根基层:让“智慧助老"成为长效机制

“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时代,既是技术赋能民生,更是青年担当的体现!”兰州理工大学实践团负责人表示,团队正将服务经验转化为可持续方案——整理教学视频上传至社区微信群,联合当地民政部门建立“银龄数字互助小组”,培训乡村“本土助老员”50余名。目前,全国已有20余所高校借鉴此类模式,将“三下乡”智能助老服务延伸至常态化志愿服务。
此次活动不仅让乡村老年人享受到科技便利,更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化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正如一位志愿者在日记中所写:“当老人用颤抖的手指第一次成功发起视频通话时,我突然明白:我们点亮的不只是手机屏幕,更是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微光成炬实践小队
    发布时间:2025-08-2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