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寻踪百年豉文化,传承技艺味飘香——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黄姚豉韵寻踪队”实践团赴黄姚古镇开展三下乡调研纪实

        8月10日,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黄姚豉韵寻踪队”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调研黄姚古镇豆豉市场,探访当地的一大传统豆豉制作工作坊“杨晋记”,了解其制作工艺、销售渠道及品牌建设等多方面情况,旨在进一步提高黄姚豆豉的知名度,更好的传承与发扬黄姚豆豉的制作工艺。

       团队成员了解到,黄姚豆豉于2008年入选广西非遗,2012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豆豉以“无盐发酵”为特色。其采用本地富硒小黑豆、古井水制作,经“三蒸三晒”工艺完成,属“食药同源”佳品,具有极大的药用与食用价值,但其目前仍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随后,团队调研通过实地采访“杨晋记”的传承人,并且观看了传统豆豉的制作流程后了解到,传统豆豉面临着制作流程耗时耗力、年轻学习者少,工艺传承门槛高的问题。而且发酵靠手感、温湿度凭经验,核心参数模糊,导致每批味道难统一,规模化生产受阻。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豆豉这一制作工艺,“杨晋记”传统工作坊摒弃了“传内不传外”旧俗,秉持“肯学就教”的理念,还鼓励年轻人学习技艺。

       同时,他们还建立了现代化工厂,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此外,他们还与各大高校开展合作,不断挖掘黄姚豆豉的药用价值,旨在实现豆豉的“活态传承”。同时,团队成员面向当地群众和游客开展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当地群众对黄姚豆豉的了解程度、情感态度以及发展建议。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团队成员对黄姚豆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坚定了发展和传播这一非遗的信心。

       此次社会实践调研不仅让团队深入了解贺州非遗豆豉,近距离接触非遗黄姚豆豉传承人,还更加坚定地要去呼吁更多青年和社会群体共同关注贺州非遗豆豉的技艺和传承。在未来,团队成员希望借助自媒体扩大宣传、拓展体验产品与电商市场、完善地理标志体系,以青春力量推动百年豆豉“守正创新”。

图为团队成员和传承人合影 陈思语摄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晾晒过程 岑扬摄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传承人过程 陆永杰摄
    来源:作者:郑锦辉,蒙嘉秀,庞锦红,刘文茜,饶毅源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黄姚豉韵寻踪队”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8-2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AI 采集乡音数据,数字激活地域文化
  • 这个夏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的智语留声团队开展了以“智语留声:方言数字守护者”为主题的方言数字化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 08-21 关注:8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