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各地各部门以多种形式深入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活动,通过活化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丰富实践载体,让红色故事深入人心,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为时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2025年7月1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路向红·青春解读”红色精神寻访团踏上了阜阳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三下乡” 活动。
 
 
活化红色资源,让历史“说话”
 
红色遗址、革命文物是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各地通过修缮保护、数字化转化等方式,让沉睡的红色资源“活”起来。在阜阳,当地对革命旧址进行系统性修缮,打造沉浸式实景演出,让参观者在光影交错中感受抗日斗争的峥嵘岁月;四九起义纪念馆、魏野畴纪念馆。阜阳博物馆等红色地标,推出“文物背后的故事”系列展陈,用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串联起革命历史的生动脉络。此外,不少地区还利用VR、AR等技术,构建线上红色展馆,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云游”革命圣地,打破时空限制,拓宽红色教育的覆盖面。寻访团来到了阜阳博物馆红色展区进行学习。
 
(图为寻访团在阜阳博物馆的合照)                                                                                                                          创新教育形式,让精神“扎根”
 
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各地创新红色基因传承的教育方式,让红色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校园里,“红色课堂”走进课本、融入日常:中小学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歌曲大家唱”等活动,高校开设红色文化选修课、组织红色主题社会实践,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寻访团在博物馆参观途中,一群小学生身着整齐的校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在老师的带领下也在井然有序的参观着红色展区。面向党员干部,各地通过开展红色主题党日、组织赴革命老区实地研学等形式,将红色教育与党性修养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初心力量。同时,文艺工作者也积极参与其中,创作了一批以红色历史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话剧等作品,用艺术的形式讲述红色故事,让观众在共情中感悟红色精神。
                               (图为博物馆内展区)
 
 
丰富实践载体,让传承“落地”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在于学习,更在于实践。各地将红色基因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引导人们在具体行动中践行革命精神。在乡村振兴一线,不少党员干部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为指引,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让红色基因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助推器”;在城市建设中,志愿者们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中的担当与奉献。此外,各地还广泛开展“红色家庭”评选、“红色记忆”征集等活动,鼓励群众从家庭、从身边做起,讲述自家的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融入日常生活,成为家风、民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看到革命老区的纪念馆、旧址,泛黄的书信、磨损的武器、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用品,不再是教科书里的“文物”,而是能触摸到的历史温度。当我们看到当年红军用竹片写下的入党誓词,字里行间的坚定让人动容;当我们看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雕塑,仿佛会面的场景就在我们眼前。这一幕幕让寻访团明白,红色基因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由无数先辈用信仰、热血和牺牲浇筑的精神密码。
 
 
传承红色基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一系列举措的落地见效,红色基因正以更加鲜活的姿态融入时代血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寻访团参观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每一步走访、每一段聆听都让红色记忆变得鲜活可触,也让我们对“传承”二字有了更真切的理解。                                                       走出寻访地,红色的种子已悄然在心中生根。这份感悟,终将化作前行的力量——让我们带着先辈的信念,在自己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成为红色基因最坚定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来源:赵微笑
    发布时间:2025-08-2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