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河海大学“数智驱动的水利枢纽智慧安全运维”实践小组开展线上访谈,围绕大坝安全运维等话题,对现任广州华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周理想学长进行了专访。

周理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科(2003-2007),河海大学水工结构硕士(2007-2010),高级工程师(水工结构),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BIM高级建模师(图学会)。2010-2019年任职于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19-2021年在广东省水利厅重大项目办公室工作,现创办广州华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拥有十余年设计与现场管理经验,参与多个抽水蓄能电站设计,获2019年全国水利工程BIM应用大赛银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获7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专访过程中,周学长从对母校学科环境的回忆与感恩谈到十数年来立足行业前沿的深耕笃行,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位水利行业骨干力量过往在水利行业砥砺不辍的奋斗经历、对行业数智化变革的大胆预测,也深刻感受到对母校青年赴身行业建设的鼓舞激励。

而在谈及水利工程安全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时,学长重点指出两大关键突破方向:外观监测方面,为满足高坝大库的高精度要求,其公司研发的单北斗GSS外观监测设备已将精度从2.5毫米提升至2毫米级,但仍需砥砺前行。白蚁防治领域,为解决当前依赖人工摸排和灭杀,缺乏成熟技术等问题,其公司正在测试主动引诱灭杀的相关产品。
在智慧工地应用方面,学长分析,BIM协同、物联网监控虽已起步,但推广面临诸多难题:BIM正向设计因行业标准化程度低、对工程师能力要求高、在项目中BIM费用无明确出处和定额,导致推广受阻;物联网监控虽因传感器成本降低而应用渐广,但整体仍需解决系统兼容性等问题。
对于在校学生的成长,学长给出了切实建议:实践方向上,应结合职业规划,优先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科研项目及学科竞赛,在设计院、施工单位等不同场景中积累经验;能力提升方面,强调跨学科知识储备的重要性,尤其建议多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如CAD二次开发、Python等),以适应行业信息化发展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对于即将步入水利行业的河海学子,学长深情寄语:“水利事业关乎国计民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对专业的热爱与敬畏之心,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勇于担当,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积极投身水利建设一线,用所学所长为国家水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守护江河安澜、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此次线上访谈虽隔屏幕,但知识的传递与校友情谊的联结从未间断。此次访谈不仅增进了实践小组对水利学科数智融合趋势及行业变革发展现状的了解,还让大家在校友对母校校训的铭刻于心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职业信念间,领会了水利人勇担时代责任、积革行业浪潮的专业精神。

周理想校友语句间交辉的学科理性与专业热情正是河海校友们间一份深厚水利情怀的缩影,接受他的指点与鼓励后,“数智驱动的水利枢纽智慧安全运维”实践小组将接续传承,立志为国家水利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