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福建农林大学学子赴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助农科普宣传活动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研学团踏入了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星村镇桐木村。在这片森林覆盖率达96.3%的生态秘境,青年学子沿着世界红茶始祖“正山小种”的发源脉络,用专业智慧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溯源:探秘红茶非遗技艺
在正山堂红茶博物馆,实践队员们在正山堂茶业陈显涛的带领下,通过一件件珍贵史料文物,回溯了正山小种400余年的发展历程。

在桐木村,一座承载着四百年制茶历史的木质建筑——“青楼”,静静诉说着正山小种红茶的源起与传奇。陈显涛介绍,“青楼”作为正山小种红茶的核心初制厂,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就业平台。其运营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稳定的就业岗位,涵盖茶叶采摘、初制加工、品质管理等环节,有效吸纳了本地劳动力。正山堂的成功实践给与实践队启发:守护非遗技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切实可行且富有成效的路径。

问诊:茶园里的科技攻坚战
午后,实践团兵分多路深入茶农家中。队员们拿出精心编制的《茶树常见虫害识别及防治手册》,针对桐木村多发的小绿叶蝉、茶蚜等害虫,提出了一套绿色防控方案。来自植物保护专业的队员向茶农讲解十一种主要害虫及其防护方法。入户科普结束时,桐木村党支部书记向队员们抛出一个技术难题:“在保护区禁用化肥农药的严格规定下,如何在保证茶叶产量品质的同时提高土壤地力?”

破题:人才引擎激活千年茶脉
茶农“既要生态保护又要产业发展”的期盼,点燃了青年学子的思想火花。桐木村的困境具有典型性,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96.3%的森林覆盖率既为生态瑰宝,但也制约传统茶园管理方式。
陈显涛与实践队员们围坐一堂讲述这片土地从偏僻茶乡到享誉国际红茶产区的蜕变轨迹。他的讲述中,企业的发展史是一部浓缩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奋斗史。从茶园管理、茶青采摘到精制加工、仓储物流,再到文旅接待、电商运营,正山堂全产业链条为桐木村及周边地区提供了数百个稳定的就业机会。
从最初艰难起步到如今成长为引领一方产业、创造大量在地就业的龙头企业,正山堂不仅让昔日山乡焕新颜,更直接带动数百茶农脱贫致富,成为乡村振兴中一根坚实的支柱。

农村天地广阔,武夷碧水丹山,在万里茶道的起点,实践团队的身影已融入乡村振兴的洪流,青年学子心中"把论文写在田野上"的种子悄然播撒,当科技赋能遇见青春力量,正山红的芬芳终将飘得更远——因为乡村振兴的答卷,永远书写在泥土与汗水的交融之间;因为一片叶子的蝶变,永远离不开那些俯身大地、用心耕耘的身影。(通讯员 刘灵洁 廖浩然)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
    发布时间:2025-08-2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探桑茶产地变迁 品产业升级新篇
  • 近日,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衿知行队,赴 “中国桑茶之乡” 南充市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开展桑茶产业调研,助力乡村振兴,探索产业现
  • 08-24 关注:0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