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田埂听声察民意,基地探技绘新篇

  2021年2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翼动蓝天,农绘新篇”实践团在2025年7月9日满怀热忱,踏上了前往李屯村的走访之路,探寻科技与乡村的交汇点。

  七月的清晨,薄雾轻笼李屯村的田埂,几声鸡鸣唤醒了村庄的宁静,伴着初升的朝阳,实践团分成四路,从村中心向四周延伸,挨家挨户展开调研。随着交流渐深,村民们的心声逐渐清晰:部分农户因土地已流转,对农事关注度降低;有的虽听闻无人机喷药,却总担心洒得匀不匀;也有村民认可其优势,认为可以少受点累,还减少身体与农药接触;更多人则坦言了解太少,希望能多多介绍,让大家明白怎么操作、成本划不划算。村民们的建议里透着实在:“现在年轻人爱刷短视频,把无人机喷药拍成片子,看着比较直观也容易学”;还有人提到,若能像购置农机那样有补贴,普通农户也可以轻松用上这新鲜技术。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话语,既道出了现实的顾虑,也藏着对科技助农的真切期待。当日下午,学院领导专程来到李屯村慰问实践团,听完调研情况后强调:“乡村振兴得扎根土地,听百姓心里话,让技术真正帮到农民。”这番话让成员们更明确了方向——不仅要记录民意,更要为技术落地找路子。

  7月10日,实践团成员齐聚奔赴无人机基地,旨在深入了解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科技助农贡献青春智慧。

  抵达无人机基地后,郑老师热情迎接,带领成员们开启参观学习。第一站是无人机模拟飞行实训室,郑老师亲自示范操作,一边演示一边耐心讲解操作要领。成员们迫不及待轮流体验,在模拟飞行中逐渐掌握操控技巧,欢声笑语回荡在实训室。随后,实践团来到户外草坪实践区,观摩无人机喷洒农药的实际作业流程。随着操作指令下达,无人机缓缓升空,在草坪上空稳定盘旋,细密的药雾均匀洒落。成员们目不转睛,纷纷掏出手机记录这一充满科技感的瞬间。然后来到了无人机模型展厅,各式各样的模型整齐排列。郑老师详细介绍不同机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从农田面积大小到作物种类差异,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多样性与精准性。实践的高潮是与陈旭斌总经理的会面。实践团成员围绕无人机农药喷洒的实际问题展开采访,总经理针对“小面积农户觉得用无人机喷药不划算”的问题给出了独到见解:“公司业务员可以对接村里或生产队,把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推动大家集中统一使用标准化农药,通过‘化零为整’的方式降低成本,让更多农户享受到技术便利。”

  夕阳西下时,实践团成员们踏上返程路,车窗外的田野被染成温暖的橘红色。一路上,大家还在热烈讨论着陈总经理提到的“化零为整”,慢慢明白:“科技兴农”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它藏在把零散地块凑成连片田的智慧里,藏在让复杂操作变简单的模拟训练里,藏在为农户算清每一笔成本账的细致里。这两天的实践,像给成员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科技与乡村碰撞出的星火。从田埂间的疑虑到基地里的答案,从村民的“急难愁盼”到企业的“破局思路”,勾勒出一幅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实践团成员们在总结中写道:“无人机的翅膀,既要能飞越高空,更要能贴近土地;科技兴农的蓝图,既要绘在纸上,更要种进田间。

  未来,“翼动蓝天,农绘新篇”实践团将带着田埂间的期盼与科技里的智慧,继续扎根乡土。他们会把无人机的“翅膀”牵向更多田野,用青春之力架起科技与农业的桥梁,让智慧农业的种子在乡村生根发芽,为乡村振兴的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青年印记。

    来源:“翼动蓝天,农绘新篇”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8-2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探桑茶产地变迁 品产业升级新篇
  • 近日,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青衿知行队,赴 “中国桑茶之乡” 南充市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开展桑茶产业调研,助力乡村振兴,探索产业现
  • 08-24 关注:0
三下乡热点